简介:对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做了基本的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现如今我国毕业生对教育学专业做出的选择及想法。随着我国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此学科的框架逐渐牢固,同时教育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有助于教育改革的推动,使师范院校受到了不少高考学生的青睐。以至于现如今有不少高校学生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发展也抱有十足的信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中国2018年开设教育学专业的高校已有122所。说明教育学专业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塑造更好的框架与未来的发展目标。但同时如此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也对它的就业率有所削弱,由教育学专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也屡次遭受困难。因此教育学专业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且经常谈论的话题。
简介: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和不同的学校教育与儿童的关系。不同的学校教育与儿童的关系形塑起不同的儿童形象。改革开放前后,学校教育的更短的学制期转变为更长的学制期,使儿童由短期儿童转变为长期儿童;学校教育由向社会开放转为与社会封闭,使不纯粹的儿童转变为纯粹的儿童;学生的学业负担由相对较轻变得格外沉重,使儿童的童年由较为重要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学校教育由受成人世界的政治性因素的影响转向受非政治性因素的影响,使儿童中的施暴者由施暴的强者转变为施暴的弱者;学校对儿童的斗争哲学教育转向对儿童的竞争教育,使儿童的斗争型人格转变为竞争型人格。
简介: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成为相对稳定的知识"栖身"于工具书、教育史教科书中。"研究"性质的文章,则多是在与福禄贝尔、杜威、迪尔泰等人的比较中,呈现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相关观点。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尚仲衣据英文版翻译的《普通教育学》,但此举并没有将赫尔巴特相关研究引向深入。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译介来源更加多元,但并不注重赫尔巴特或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著作。虽然"赫尔巴特"之名在教科书、期刊中出现频率愈高,模样却依然是一幅"简笔画",不过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教育学"则是"目的—方法"框架的反复与强化。
简介:教育学研究的核心是特定的人性假设。各种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由于未得到严格证明,在教育学中容易陷入困境。从证成方式上,人性假设可分为极点式和线段式人性假设。二者均以静态、片面、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为取向,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使教育“成人”难以实现。从教育人学的立场出发,基于人的可能性与复杂性特征,从主体、对象、目的、结果与维度等角度,尝试建立一种动态与立体的人性假设。“比较人”是一种确定自我与他者、自我与他我之间相同点和差异点,并做出判断,采取某种行动的人性形象。“比较人”假设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引导人以自信,促使人走向完善,实现人的可能性与复杂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