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搏定(维拉帕米)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早期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异搏定组,每组各6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异搏定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搏定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降低房颤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和心室率,且起效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25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房早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制作森林图,应用Stata 15.1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 252例房颤患者,425例复发,参与者平均年龄61.67岁,男性占70.6%。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频发房早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4,95%CI:1.40~4.97),亚组分析显示房早不仅增加电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38,95%CI:1.25~4.51),且显著增加导管消融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90,95%CI:1.11~7.60)。结论房早与房颤复律后的复发显著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发林预防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应用的注意问题。方法将94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调整剂量华发林,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灵100mg。门诊随访,治疗3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有效率98%;发生出血事件3例,其中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例,其中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有效率65%;发生出血事件1例。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调整剂量华发林预防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密检测血PT-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心房自发显影(LA SE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经皮LAAC的NVAF患者95例,根据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分为无LA SEC组(n=61)和LA SEC组(n=34),通过收集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5 d复查TEE,记录封堵器表面血栓(DRT)情况,随后规范随访观察患者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行LA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无LA SEC组平均左心房内径小于LA SEC组[(44.0±7.4)mm比(47.3±6.6)mm,P=0.033],其余基线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器械栓塞及大出血事件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5 d两组分别有55例(90.2%)和31例(91.2%)完成TEE检查,无LA SEC组未发现DRT,LA SEC组出现2例(6.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两组患者分别平均随访(12.3±3.8)个月和(12.9±3.3)个月,均无死亡事件。两组TIA/脑卒中、大出血事件及小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 SEC的NVAF患者行经皮LAAC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DRT发生率稍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4人。A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治疗;B组胺碘酮加非洛地平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左心结构的变化及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经过52周治疗后,治疗后每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LA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9例(60.4%)房颤复发,B组有34例(73.9%)房颤复发。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房功能,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NE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2019年1至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中选取338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于同期在本院体检人群中选取健康人310名作为对照组。运用DNA测序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KCNE3基因rs9516、rs626930位点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对象上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析KCNE基因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与心房颤动易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对象年龄分别为(69±13)和(73±8)岁(P=0.077),男性分别占57.70%(195例)、40.00%(124例)(P=0.092)。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等位基因C、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等位基因A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等位基因G在两组对象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805127位点P=0.004,rs9984281位点P=0.001,rs12621643位点P=0.001)。校正性别、吸烟、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后,发现上述3个基因位点频率增加会提高心房颤动患病风险,rs1805127、rs9984281和rs12621643位点的OR值(95%CI)分别为7.064(1.559~31.997)、4.210(1.118~15.850)、2.679(1.025~6.998),均P<0.05。结论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Carto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19例,持续性6例)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术。术中房颤终止或术中房颤转化为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为消融成功的标准。结果25例患者即刻消融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访半年,3例复发房颤,手术成功率为88%。结论Carto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