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疲劳的程度、性质及不同类型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门诊的老年RA患者(≥60岁)进行横断面研究。利用多维疲劳量表-20(MFI-20)、生活质量量表-活力(SF-36-VT)、及MFI-20的子量表(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04例患者,男女比例1∶3.3,年龄(68±6)岁。MFI-20及SF-36-VT的得分分别为(60±14)分和(64±20)分。MFI-20躯体疲劳得分为(14±3)分,脑力疲劳为(10±4)分(P<0.001)。关节疼痛、疾病活动度、残疾、失眠、抑郁及焦虑与疲劳相关(相关系数0.48~0.6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关节疼痛和抑郁主要与躯体疲劳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4、0.38),失眠、抑郁及焦虑主要与脑力疲劳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0、0.32、0.24)。结论老年RA患者的疲劳程度较高,以躯体疲劳为主。关节疼痛和抑郁是主要影响躯体疲劳的因素,关节疼痛最突出。同时存在失眠、抑郁、焦虑等脑力疲劳因素。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疲劳 老年人 疼痛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与青壮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YORA)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方面的差别。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EORA组与YORA组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EORA患者的临床诊治。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481例RA患者,其中EORA组137例(28.5%),YORA组344例(71.5%)。患者年龄19~87(59±14)岁,男123例(25.6%),女358例(74.4%)。EORA组男性占比更高(36.5%比21.2%,χ2=12.012,P<0.01),病程更短(Z=-7.985,P<0.01)。EORA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更高(5.6±1.3比5.2±1.6,t=2.549,P<0.05),合并胸腔积液者及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者更多(χ2=7.550、7.797,均P<0.05)。EORA组合并静脉血栓、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CHD)、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的比率均高于YORA组(均P<0.05)。EORA组红细胞沉降率(ESR)、D-Dimer亦水平更高(均P<0.05)。EORA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比率更高,应用甲氨蝶呤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的比率均更低(χ2=5.271、8.407、9.356,均P<0.05)。结论EORA组与YORA组相比,男性占比更高,病情活动度更高,更易合并胸腔积液、ILD、静脉血栓、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CHD、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白内障。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发病 青壮年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200例(259膝)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AROM)训练、平衡功能、步态训练及日常活动训练。根据术后膝关节残存屈曲挛缩角度,将患者分为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3组。对比分析患者功能康复治疗前后的主动膝AROM及最大屈曲、伸直角度的改变情况,患者疼痛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比较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患者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本组男17例(20膝),女183例(239膝),年龄(57±13)岁,病程(16±10)年。与功能康复治疗前相比,患者出院时屈曲角度、伸直角度、AROM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分别为76°±12°比112°±9°、12.9°±10.2°比2.4°±4.6°、63°±15°比110°±10°和3.7±1.2比2.0±0.4,t=39.0、15.1、41.3、21.2,均P<0.01)。康复治疗后,轻度屈曲挛缩中178例(80.2%)膝关节可完全伸直,中重度屈曲挛缩中17例(45.9%)可完全伸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1),总体治愈率75.3%。141例患者(70.5%)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均经对症处理,但中重度贫血与轻度或无贫血患者相比,住院时间较长[(13±5)d比(11±5)d,t=2.2,P=0.028]。结论功能康复训练是纠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残留膝关节挛缩的重要手段,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5—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外周血38例和健康人外周血20名,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环瓜氨酸抗体(CCP)],分离提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运用软件SPSS 22.0和GraphPadPrism 6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与ESR(r=0.352,P=0.030)、CCP(r=0.312,P=0.047)、DAS28(r=0.330,P=0.043)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和C3(r=-0.354,P=0.046)、C4(r=-0.440,P=0.010)呈明显负相关(P<0.05),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在RA患者中CD8+CD25+T细胞在低疾病活动组和高疾病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疾病活动组和中疾病活动组之间、中疾病活动组和高疾病活动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升高,与实验室指标和疾病活动度明显相关,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CD8+CD25+T细胞 相关性分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价值以及疾病活动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瓜氨酸化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占主导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判断治疗预后及RA相关肺间质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Semaphorin 4D(Sema4D)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D与RA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骨破坏及继发肺间质病变(ILD)的相关性,分析其对RA患者病情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北京市海淀医院风湿免疫科RA患者共108例,并根据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病情活动组(DAS28>2.6)与病情稳定组(DAS28≤2.6)。另纳入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Sema4D的水平,分析其与RA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骨破坏程度及RA-ILD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ema4D水平:RA病情活动组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r=0.28,P<0.05)、类风湿因子(RF)(r=0.25,P<0.05)、DAS28(r=0.45,P<0.01)呈正相关。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r=0.20,P<0.05)及双手X线片Sharp-van der Heijde评分(SHS)(r=0.13,P<0.05)呈正相关。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0.25,P<0.05)及胸部CT的Warrick评分(r=0.27,P<0.05)呈正相关。RA患者Sema4D阳性组的抗CCP抗体、DAS28、VEGF及RA-ILD发生率显著高于Sema4D阴性组(P<0.05)。结论RA患者血清Sema4D水平与病情活动、骨破坏及RA-ILD均具有相关性,血清Sema4D可作为RA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Semaphorin
  • 简介:摘要早期进行镇痛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肿瘤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抗肿瘤治疗、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式,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使癌痛得到更好的缓解。严格遵照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使用镇痛药物,可使80%左右的癌痛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有微创介入的适应证,应尽早应用,更有利于癌痛控制和生存时间延长。

  • 标签: 肿瘤 疼痛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发展,许多社会群体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越来越多的儿童群体都患有孤独症,这也是目前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在治疗孤独症儿童领域中音乐治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帮助更多孤独症儿童走出黑暗,利用声音唤醒更多陷入困境的儿童。因此,本文首先主要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特征,随后又从三个方面探究了运用音乐治疗孤独症儿童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交流与参考。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儿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少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异质性恶性肿瘤,肺部是其好发部位之一。肺类癌是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类型,包括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由于肺类癌发病率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而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拟对肺类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肺类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多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的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新型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期间,美术教育在其中可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应用绘画艺术治疗的方法,美术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能帮助学生们的绘画创作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向其中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知识。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解读如何在绘画艺术治疗方法应用期间渗透德育教育,希望能为阅读本文的业内人员提供一些经验层面的参考。

  • 标签: 德育教育 绘画艺术治疗 小学美术 渗透
  • 简介:摘要:物理治疗,在希腊语种是“用自然的力量治病”,是一门涉及多种知识的学科,其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物理治疗做出了较大贡献。在美国,物理治疗经过不断的发展, 2001年,物理治疗年正式成为一种职业,是由经过认证的物理治疗师及其助手通过检查、评价、诊断和物理干预对残障和损伤进行矫正,提升灵活性、机能能力、生活质量和运动潜力的健康护理职业。物理治疗是无痛苦、无创伤、无辐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低,可同时运用多种疗法协同治疗等特点,为临床各科广泛使用。

  • 标签: 物理治疗 临床
  • 简介:摘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BPT)又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重症患者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重症患者容量耐受区间变窄,易出现容量不足或过负荷情况,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CBPT中,容量管理尤为重要。目标指导容量管理(GDVM)是目前CBPT的主要容量管理策略。GDVM的核心是对CBPT时液体平衡目标的设定、滴定及反馈调整,首先需要对重症患者的容量进行准确评估。进行容量评估时,既要评估血管内容量,也要对血管外容量进行评估。

  • 标签: 肾替代疗法 目标指导容量管理 容量评估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磨损和变性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的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膝骨关节炎的康复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物理治疗 康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片和皮瓣整形技术在会阴湿疹样癌术后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的6例会阴部湿疹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病灶之后,分别采用游离皮片或者推进皮瓣覆盖创面,记录手术时间、皮片或者皮瓣的存活情况、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总共6例会阴部湿疹样癌肿瘤患者,Ray分期:A1期1例,A2期5例;年龄(68±9)岁,住院时间(14.8±8.1)d,体质指数(25.6±3.7)kg/m2,手术时间(132.0±80.7)min,出血量(18.3±11.7)ml;其中病理证实湿疹样癌5例,皮肤腺癌伴湿疹样癌1例。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其中4例患者接受阴囊局部推进皮瓣转移术,2例患者接受游离皮片移植术。术后随访(15.3±8.1)个月,皮片和皮瓣存活良好,且局部无肿瘤复发,4例患者术后出现包皮水肿,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余无其他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男性会阴部湿疹样癌切除后创面的覆盖可根据创面大小、位置选择游离皮片或者皮瓣移植技术,其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会阴 湿疹样癌,乳房外 整形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交界性骨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对于位于关节附近、脊柱、骶骨和骨盆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单纯外科治疗充满挑战,近年来,药物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双膦酸盐和denosumab在骨巨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 denosumab
  • 简介:摘要自控镇痛技术(PCA)是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控制技术。其作为传统口服药物镇痛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是控制癌痛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癌痛治疗。本文就PCA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镇痛,病人控制 癌痛
  • 简介:摘要: 本文基于中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了血液的组成,介绍了血浆疗法的原理,谈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中学 生物学 血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