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布宁笔下的农民形象来对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性格进行揭露,揭示出俄罗斯人身上固有的劣根性。正是俄罗斯民族身上固有的劣根性才造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乡村的衰败,道德的沦丧,信仰的衰微。对俄罗斯民族劣根性的揭示具有全人类普世性的文化价值意义。

  • 标签: 布宁 俄罗斯 民族性格
  • 简介:<正>作为母语教育,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视。他们的母语课被称为"英语语言艺术",小学英语从拼音开始,掌握读音和拼写规律,迅速扩大词汇量;在高年级则着重训练阅读和口头表达,还会进行大量的英语"八股文"写作训练,确保学生读得懂莎士比亚,写得出观点明晰的文章,还能在公共场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标签: 小学英语 母语教学 美国中小学 美国学校 口头表达 写作训练
  • 简介:元功能思想和系统思想构建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核心,其语态观点是从语言的概念功能出发,在功能与意义的视角下对语态进行分析和定义,说明了在意义潜势框架内言语行为的语态选择。从语法理论的普遍性角度看,功能语态观点整体上适用于描写分析德语语态范畴,但从句法结构的微观层面上看,对少数德语语态现象的懈释仍然显得不够充分,本文尝试借助结构主义普遍语法X杠理论对功能语态予以补充。

  • 标签: 语言功能 语态 动作者 目标 X杠理论
  • 简介:《圣诞颂歌》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的一篇。这篇小说的主旨是弘扬宽容、博爱的圣诞精神,告诫人们要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从而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和内涵。借用柏拉图的"灵魂"以及与此相关的"灵感"说和"迷狂"说来分析《圣诞颂歌》的主人公Scrooge由于三位圣诞精灵的拜访而带来的人生感悟,从而达到了心灵的返璞归真。

  • 标签: 《圣诞颂歌》 狄更斯 柏拉图 灵魂
  • 简介:莫里斯的符号的核心,是将符号过程视为介于一个“载体”和两个“它者”间的联系的行为:“符号载体”指涉“意指”;“符号载体”引起“解释项”.这个符号的两个“它者”范围太小,不能涵括很多符号现象;“符号载体”和“解释项”间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引起关系;“意指”和“解释项”也不可能同时存在于符号过程中.莫里斯的符号,受皮尔斯三元关系符号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不足所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莫里斯 行为主义符号论 意指 解释项 符号载体
  • 简介:随着二语习得研究近50年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同的研究范式对待二语习得理论和二语习得过程上存在明显差异。以心智主义和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理论为例,从语言、学习和方法论三个角度阐述二者的异同,对比两种视角下二语习得具体过程的差异,概括两种视角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本质不同,探讨研究者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如何应对待两种视角。

  • 标签: 二语习得 心智主义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 差异
  • 简介:结合北京市城八区农民工适应性区群抽样数据,本文分析了作为一项人力资本和一种意义符号的语言能力(普通话水平)分别对农民工经济收入和社会交往的影响效应及可能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普通话熟练的农民工能够获得高于不熟练者21~40%的月收入,即使控制了教育、工作经验等其他人力资本变量,语言能力的影响依然显著。普通话熟练者在工作培训、职业技能、自我价值意识、工作适应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这可能是他们能够获得更高收入回报的中间路径。与此不同的是,普通话熟练并未对农民工社会交际网络和生活空间的拓展带来显著影响。语言在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农民工 普通话水平 经济收入 社会交往 适应性区群抽样
  • 简介:文章针对叶狂和潘海华(2012b)试图证明“把”字句是平行于作格语言逆被动句的说法提出事实和理论两方面不同的意见。首先用事实说明汉语的“把”字句不一定是针对宾语的一种句法操作,然后分别从句法成分和论元角色两个角度论证“把”字的宾语也不一定是句法降级,从参与者、影响性、有定性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把”字句的高及物性。此后,文章在吕叔湘(1987)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证据论述汉语不是作格语言,讨论了受格与作格选择的话语功能动因,揭示了被动式与逆被动在各自所处的语法系统中分别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过程。与被动态和逆被动态进行全方位比较,汉语“把”字句各方面的句法语义特征都与这两种语法过程渺不相涉。通过汉语“把”字句的实际运用统计观察,得出“把”字句在汉语中系统性价值的结论。

  • 标签: “把”字句 逆被动 作格的话语动
  • 简介:《叻报》是南洋第一份中文日报,现存1887年至1932年间的上万份报章文献是研究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珍贵史料,尤其这段时期正是新马华人语言生态经历由方言通行转变为以华语1为通用语的历史性阶段。通过近50年的《叻报》语料,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这样的语言生态变化在词汇使用层面上的动态表现。《叻报》的特殊词汇学意义及其研究价值如次:近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动态考察视角;近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中方言与官话二系互动的考察视角;新马华语词汇形成的历史考察视角;民国国语运动对新马华人华语词汇应用影响的考察视角。

  • 标签: 叻报 近现代汉语词汇 新马华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形成
  • 简介:《韵府群玉》是成书于元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既是一部韵书,也是一部类书。此书体例较为严谨,特色鲜明,是清代官修大型工具书《佩文韵府》的蓝本。然而,《佩文韵府》刊行后,《韵府群玉》逐渐湮没,以致后人很少提到它。文章从性质、内容、编纂体例、价值等方面简述了该书在辞书史上的重要影响及地位。

  • 标签: 《韵府群玉》 性质 编纂体例 价值
  • 简介:“一语两话”和“一文两体”是两岸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和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语两话”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两话”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岸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语两话”和“一文两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