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沈家煊先生近年来提出汉语词类包含模式,主要立论依据是传统的汉语词类体系中关于名、动、形等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困境:要么违背语言学理论中的“中心扩展条件”、“并列条件”,要么违背理论构建时应该遵循的“简约”原则。如果采用词类包含模式去看待汉语词类,就可以摆脱这个困境。文章从树库语料的分析出发来说明语言事实中确实存在违反“中心扩展条件”和“并列条件”的情况,并将原因归结为言语使用中的“简约”(或“经济”)原则使然。换言之,言语交际中的简约,造成语言理论模型的无法简约。

  • 标签: 中心扩展条件 并列条件 句法规则 词类 简约原则
  • 简介: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的形成较多地受到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视角、主观认识和情感的影响。为了探寻人类对条件结果关系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现实世界的条件与语言形式中的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全面地认识条件句系统,论文以现代汉语中表示条件关系的有标记条件句为研究对象,从形式入手分析了条件句的形式和语义、功能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制约规律。从语言主观性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理论,探求条件句语义的生成和表达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条件句系统做了层级和细类的划分。

  • 标签: 现代汉语 条件句 认知语言学 主观视角 认知过程 主观认识
  • 简介:“要不是P,就Q”的语用条件可以从语用意图、信息类型、使用语境等方面分析。从语用意图看,该句式常用于表达“庆幸”(或兼“感谢”)、“惋惜”、“责怪”这几种心理;从信息传递的类型看,“要不是P”和Q大多数都是可推断信息,只有少数属于未知信息,个别属于半可推断信息;从使用语境看,总体上,上文与句式间存在着转折、因果、顺承和解说四种语义关系类型。该句式语用条件各因素内部存在着明显的频率差异。本文试图对其成因以及一些相关现象作出解释。

  • 标签: “要不是P 就Q” 语用意图 信息类型 语义关系
  • 简介:文章在共时平面重点考察了框式结构“非…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考察结论是:在言语表达中,“非…不可”有“非NP不可”和“非VP不可”两种性质类别,可以有言说者或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非NP不可”只有言说者表达视角,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是:强调客观情态的[+推断性][+必须]语义特征。“非VP不可”有言说者和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有纯粹主观认识和强势客观推断两种语义类别。纯粹主观认识的表达为非估测表达,强势客观推断的表达为估测表达。“非…不可”的估测表达属于推断性强势估测。具有[+推断性]语义特征是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框式结构 “非…不可” 估测表达 语义条件 强势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