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和语义解释受到量词、数词、名词的性质以及“多”字结构所在的句法环境的影响.文章引入测量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文章提出,“多”的使用条件具有双重性:1)只有具有内部结构性,即能够被“部分-整体”关系所定义的属性,才能成为“多”的语义作用对象;2)“多”不但要求其语义作用对象满足“部分-整体”关系的定义,并且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也必须维持相应的“部分-整体”关系.这一单调性限制不但为深刻说明“多”的分布和语义解释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汉语中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类别量词与其他量词等的分立提供了语义理据.
简介: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蓬勃发展,美国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成为英语文学世界中的重要一员,而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文学对正在发展中的美国文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以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为代表的美国作家,通过对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借鉴和吸收将现代主义予以美国化,同时对现实主义传统予以承继和创新。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创作中关注当时的美国文化热点,采用打破文类、创新叙事模式、自成体系的象征运用、对类型人物的讽喻描写等来叙述美国故事,建构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样式,成功地将欧洲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欧洲中心文学传统的解构,从而奠定了美国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简介: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处于全球化共通交融时代,英语是属于全球通用语言。该文主要论述的就是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创新才能够保证民族拥有发展的活力,而国家政策以及国家相关这些人事业曾经提出如何创新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部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传统的英语人才非常手段就是通过教学来加强英语人才自身的英语口语技能以及英语实用技巧,但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而该文将会详细阐述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可以为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事业提供一定帮助。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培训汉语非母语学习者理解不规范普通话能力的听力课程,举例说明课程的结构和实际操作。该课程首先介绍汉语方言分布的情形幷讨论一些与方言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普通话,包括山东普通话、四川普通话、上海普通话、香港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等。文中比较各种地方普通话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与规范普通话的差别,也提供各种地方普通话的实例和听力材料。在结论中,作者强调此课程的目的是培训高年级学习者的听力,绝对不鼓励他们学说不规范的普通话。外籍人士想要彻底地了解中国各地受方言影响的普通话,自然要在相关地区居住一段时间,但作者从上课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种课程应该能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华语运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听懂各种不规范的普通话做一些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与华人沟通。
简介:马克·吐温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译界对马克·吐温作品的翻译,有选择性地侧重于其政治性、革命性和社会批判性较强的作品,这与不同时期我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需要相呼应。与之相仿,在马克·吐温作品的研究、评价中,也以分析与阐释其思想政治和社会批判意义为主,缺乏有深度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评价与研究,马克·吐温也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武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马克·吐温的中国式呈像是偏重于思想性和政治性而缺少艺术性的。这种现象从1978年后逐步有所变化。梳理与分析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过程,分析其中国式呈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度认识马克·吐温,更新对他的研究,并为深化和推进外来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