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承"类复合词中"承"的意义都是从其本义"接受、得到"引申而来,进一步虚化为表示"对既有事实的认定",后来这一语法功能被"了"、"过"等的语法化所取代。"闻"类各复合词中"闻"不能被"承"任意取代。
简介:《诗总闻》是宋代保留比较完整的解《诗》著作。根据《诗总闻·闻音》中的叶韵事实,文章揭示出宋代存在的吴械与“儒生之习”两种性质迥异的叶韵,以期读者对《诗》韵探讨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简介:从文献用例、引申原理和同步引申规律及同位关系等方面观察,“承”有“听闻”义;“听闻”义由“承受”义引中;“听闻”为“承”的基义,“谦敬”、“已然”为其陪义;意义与句法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部分学者对“承”的意义的误释。
简介:<正>任何学术,都是在破与立的反复进退中前进的,就整个学术界说是如此,就每一个人说也是如此。“解放思想”,谈何容易!无前人研究的基础以望继长增高,自属空言;受前人成就的束缚而求翻然改辙,实劳冥想。“昔之哺育我者,今乃桎梏我”,旬月躇踌之境界,人人冷暖自知,焕以驽骀,所感尤切。今以“文字学的破与立”为题,其所谓破,乃破一己往日已溺于许氏“静观”之惰性之深;其所谓立,乃立—己今日善从时贤“动观”之正言之切。究之也无非是自述于文字之学习和研究的艰辛,以求助于师友同道,祈大方进而教之云
简介:
简介:<正>《汉俄词典》是把汉语词语译成俄语的双语词典,其主要任务是为使用者提供比较完备的汉译俄材料,编写《汉俄词典》当然必须充分考虑汉译外的特点。然而,汉语是汉外词典的出发语言,只有把汉语基础打好了,才能为俄语翻译编排出有用的素材来,汉外双语词典这两个方面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处理词典的收词、立目问题时,既要注意汉语词汇的规律,又要照顾到俄语翻译的需要,作出不同于汉语单语词典的安排。
简介:汉字中含部件“立”的字较多,如立、辛、音、妾、能等,它们的来源其实不同,独体字“立”像人立于地面,“辛”上之“立”为古代一种刑具的刀面,“音”上之“立”来源于舌形,“妾”上之“立”为发髻形,“能”上之“立”为王冠形。此外,商、帝等字的上半部虽均从“寺”,但其实也有差异,“商”之“寺”与“花”之“立”同,“帝”之“寺”为花蒂形。
简介:<正>性质、规模、读者对象各不相同的词典,在选词立目问题上自有其不同的要求,但用语言中原有的形式立目,却是各类词典都应当遵循的共同原则。这似乎是个不难理解的问题,但从目前出版的词典看,有的很具权威性的词典却有违背这
简介:考辨为立切的今音歧异而发现,字词典的反切折合中存在径依同小韵之字类推今音的操作失误,这种操作程序往往导致今音误注,其中一个常见情况是,误移同音字之异读音而致反切折合失误,由此而在一书之内和此书与彼书之间引起种种今音歧异。
简介:标点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略的细节,若能结合文本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点拨,深层解读,对于我们理解文字、体验情感,发散想象、启迪审美等方面都大有益处。
简介:文学与非文学本没有太过明显的界限,文学语言更是二者的完美结合。然而,长久以来,文学语言未使用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少有语言学的内容;语言学又局限于非文学语言,缺少一定的文学视角,将二者统筹起来的文学语言学这一学科亟待建立。姜可立在《文学语言符号学》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语言符号学”这一概念,并试图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思维方法研究文学语言,初步确立其研究对象、学科内涵、理论框架。
简介:~~
简介: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是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下追问什么问题。追问问题和搭建理论框架就需要"破立"智慧。西方语言哲学在这点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启发。本文以Carnap和Quine为主线通过原文细读的形式,窥探了西方哲学"破立"智慧之一瞥,并分析了体验哲学的持续发展。
简介:题目中的八个词都是名词,而且都可作サ变动词用(这时除“同意”是自动词外,其他均是他动词)。意义上,它们都包含有对某一件事或某一要求等予以同意、应允或谅解之类的意思、相互之间十分相似。但它们的语感和用法都各有特征,不一定随便使用。
简介:也谈词义感情色彩的偏移──答王化鹏先生任奉王化鹏先生在《汉语学习》(1994年5期)上发表了《词义的感情色彩刍议》一文,对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中谈及语境可以使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偏移的说法提出颇为严厉的批评,笔者有幸参与该部分的讨...
简介:巴别尔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骑兵军》中表现为浪漫的诗意描写与残酷的自然呈现前后对照,在《敖德萨故事》中表现为热烈的暴力叙述与幽默的温情眷念明暗对比;在《我的鸽子窝的故事》中表现为鮮亮的叙述光线与内敛的心理暗影相互交替.这种巧妙整合对立情节的悖论性,与巴别尔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密不可分,既体现出他不同于官方主流的伦理身份与自我认同,也提升了20世纪早期俄罗斯小说的表现手段和叙事诗学.
简介:世变无涯,人生有限。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眉毛底下是眼睛,这是说,天下本来没有新鲜事,事实呢,倒也不尽然。抗战期间,郭沫若、洪升在重庆做五十大寿,称老称公,张恨水等一批资深报人极为惊讶,以为就年纪来说,似乎还不到时候。可是,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传媒极盛的今天,新新人类大行其道之际,文学界的心态年纪划分,早已圈地一样,圈出了全新的内容。我所瞩目的文章家伍立杨先生,在远未到不惑之年,却已被视为“老朽”、“遗老”,关心文坛时事的人,那就不免为之莞尔不已了。
简介: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士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和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士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论“承”没有“闻”义
《诗总闻·闻音》所见性质迥异的两种叶韵
“承”有“闻”义再论
文字学的破与立——纪念唐立庵师
巧妙预设,精彩生成曹立星
《汉俄词典》的收词、立目问题
中国实力派画家何宝立作品
部件“立”的几个来源及相关问题研究
词典应以语言中的原形式立目
从为立切的今音歧异说起
细节中见至味 无声处闻惊雷——标点,阅读教学中不可忽略的细节
评姜可立《文学语言符号学》
中国实力派书法家吴立军
语言哲学的“破立”智慧之一瞥
“承知”、“了承”、“承诺”、“受诺”、“同意”、“闻きスれる”“了解”“纳得”各词的区别
论柯立甫英译本《蒙古秘史》的学术地位
也谈词义感情色彩的偏移──答王化鹏先生
悖立与整合:巴别尔小说情节的悖论性
文史探求的风月声光——读伍立杨《霜风与酒红》
试析郭士立在华传教活动中的身份建构与身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