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曲子词中有4例、变文中有2例入混押的现象。敦煌世俗材料的异文别字中,也存在同一个声韵可以与不同韵尾的人声相混,同一人声也对应不同的声韵。敦煌曲子词与变文中,人声字同声字合押并不多见。但敦煌诗歌中,无一例人互押的现象。曲子词和变文中的人混押现象,体现了在唐五代时期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方言中,人声韵尾开始消变了。

  • 标签: 敦煌韵文 阴入相混 入声尾消失 唐五代 河西方音
  • 简介:吴语的“清音浊流”有四个要点,据此可以解读明末沈宠绥提出的南曲“出阳收”唱法之谜,而沈氏关于“出阳收”的描写则提供了400年前已有“清音浊流”的证据。

  • 标签: 吴语 清音浊流 南曲 阴出阳收
  • 简介:现代苏北江淮官话里普遍存在着部分中古声韵字今读韵母收m尾现象。这些字主要来自中古遇摄、流摄和果摄,其中以遇摄居多。在实读中这种m尾表现出双唇闭合、鼻音色彩不太明显的发音特征,收m尾的韵母所占据的位置恰是传统记录的当地音系中的U和Y。究其原因是当地音系内部正在进行的元音推链式高化(Э→0→u)和同化音变。元音推链高化引起本来已经是高元音的u被迫高顶出位,并同化带动同样是高元音的Y高顶出位。U和Y高顶出位首先表现为擦化,进而发生鼻音化,最终带上m尾。

  • 标签: 江淮官话 阴声韵 m尾 高化 同化 擦化
  • 简介:以共时比较法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有代表性方言的入声变化作出描写分析,藉此了解方言间的相似点、相异点与互动情形,以及弱势方言在当地语言接触下所产生的变化。本文发现,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几个方言的入声,在与广州话长期而密切地接触后,作出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演变,显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方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弱势方言正逐渐向强势方言靠拢,展现了语言接触对方言音系的影响。

  • 标签: 珠江三角洲方言 方言接触 广州话 阴入声
  • 简介:俄语句统一体划界刍议陈洁通常认为,俄语句统一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句子构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所谓独立句子也即意义、结构相对完整,书面上使用了句末标点。句统一体的首要特征是意义的向心性,即构成句统一体的句子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内容...

  • 标签: 超句统一体 篇章结构 自然段落 并列连接词 连贯话语 独立句
  • 简介:句子统一体及其结构类型崔熳一、句子统一体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句子统一体(简称句体)与词组和句子一样,是个句法单位。它的逻辑基础是“逻辑统一体”。逻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句子在内容上通常是不完整的,它不可能将思想发展全部包括进去,而应该在一定逻辑和句...

  • 标签: 超句体 超句子统一体 述题 连贯性话语 结构类型 平行结构
  • 简介:本文旨在从语篇层面论述如何具体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粘连手段和语篇连贯性问题,不涉及句子层面的东西。作者从介绍语篇基本知识和诠释句法分析的有关术语入手,运用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和哈森(Hasan)进行语篇分析时所采用的语篇"粘连"代码系统,对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中一位学生的英语作文实例进行了语篇"粘连项"分析,使语篇的"有形网络"(即粘连项)和"无形网络"(即连贯性)得到了充分的说明与展示,从而向广大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指导学生英文写作、帮助学生建立语篇意识及评价学生英语作文的新方法。

  • 标签: 句法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 英语作文 语篇意识 粘连 运用
  • 简介: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考察325册国际汉语教材中高频纲词的覆盖率及语义透明度。结果表明:高频纲词的覆盖率高于词汇大纲高级“附表”词的覆盖率,这对于提升教材文本的词汇覆盖率有重要作用。高频纲词在语义透明度的各个类别都有分布,其中“完全透明”类占绝大多数。“完全透明”类高频纲词主要有四种内部组合模式。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在词表研制及修订方面,可适当吸收覆盖率较高且语义透明度为非“完全透明”类词语;在教材编写方面,可把“完全透明”类高频纲词编入课文,但无需编入生词表;在词汇教学方面,不同语义透明度类别词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法。

  • 标签: 高频超纲词 覆盖率 语义透明度
  • 简介:提要:句体和片段的界限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运用传统语法中最低限度的原则,从句体的句际联系类型和小主题mlxtxn-eMa所含元素(组成句体的独立句子的主位)数量入手分析句体的本质特征并对其分类。最后指出,以研究句际衔接手段为目的的语篇语法学的研究单位到句体为止(即表层结构),剩下的语篇单位是语篇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他交叉学科的基本研究单位。片段的研究方法可以用句体来类推,从而突出超句体的重要地位和片段相对的次要地位。

  • 标签: 句际联系 小主题元素 超句体 片段
  • 简介:给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材料寓含观点,需要多角度抽象立意的;另一种是材料作为写作的情境,展开联想、想像的。前者审题难度较大,须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材料除显而易见的表层意义外,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层内涵,并由此可以开掘出多方面的思考。

  • 标签: 给材料作文 事例 表层意义 深层内涵 情境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