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画为无言之诗,然非诗也。画能明道,然非道也。万物出于本心而生于素纸间,万物合乎道,则气韵生焉。气韵生则情溢于画。情溢于画则慧心明发。此乃画之道也。

  • 标签: 万物 气韵 明道 本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就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比较而言,很少直接的、专门的论述或著作。当然有些文论、著作会提及,但比较意味不浓,没有深入分析;或者像杨东、贾永圣的《生态与生命的交响——袁鼎生生态美学与封孝伦生命美学比较研究》只是涉及两个领军人物的比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本文将从整体上去把握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之间的异同。

  • 标签: 生命论美学 生态论美学 相异走向 生命概念 共通互融
  • 简介:(一)书要"重""拙""大",庶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倚声尚然,何况锋颖之美,其可忽乎哉!(二)主"留",即行笔要停、迂徐。又须变熟为生,忌俗、忌滑。

  • 标签: 论书 人书俱老 魏植 人观 二王 秦、汉
  • 简介:《青楼梦》继承了古典文学中的蝴蝶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蝶恋花""蝴蝶梦"寄寓了理想人生、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浮生若梦"的悲凉意识,以"蝶化仙"为故事结局,加深了这一悲凉意识,并表达了"情之永恒"的灵魂自守。《青楼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标签: 蝴蝶意象 中心意象 悲凉意识
  • 简介:按旅游路线,先西贡后河内……抱歉,我说了胡志明市的旧称西贡,只因小时候在家乡潮州,华侨里多有西贡番客,说惯了。此行的华裔地陪是第三代潮州人,说起西贡很有感觉,除了河内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不可动摇,西贡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家居环境、幸福指数乃至常住人口,无不胜过河内。

  • 标签: 旅游路线 潮州人 政治文化中心 经济命脉 家居环境 经济发展
  • 简介:关于蒲松龄提出的“孤愤”,现有研究聚焦于“愤”,对于“孤”则相对忽视,实则二者密不可分:作者是以个体的关系之孤、环境之孤、不公之孤三种形式,全面展现和表达时代之“愤”、社会之“愤”,通过想象和虚构来祛孤泄愤,以此来获得现实中不可实现的替代性满足,实现个人价值。蒲松龄的“孤愤”说,是传统“发愤”说的重大发展,体现了清初小说创作刻画现实的深刻程度和以艺术改造世界的高超水平,对后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蒲松龄 孤愤 祛孤泄愤
  • 简介:鲁迅认为要解放妇女就要解放社会,因此他首先提出"节烈"问题。他还认为要解放妇女,首先要让她们成为"娜拉",有觉醒的思想与出走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独立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恢复她们的"妻性"。虽然鲁迅是站在启蒙视野下阐述自己的妇女观,但他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具体行动上还是会与"解放女性"思想有所矛盾。

  • 标签: 鲁迅 妇女观 解放社会 解放女性 矛盾
  • 简介:摘要弹词在清代走向繁荣,它具有故事完整、描写细腻、语言雅俗共赏、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在这一时期,弹词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性弹词的大量涌现——不仅女作家和女性讲唱者数量增多,而且内容上也是从女性视角出发,表达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反映各个阶层妇女们的生活以及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 标签: 女性弹词 女作家 女性讲唱者 女性视角
  • 简介:摘要20世纪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狂潮,而实际上,西方女权主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源起于法国资产阶级和启蒙运动后。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女权运动以推动立法为主,强调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之后第二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也即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主义在西方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在西方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林白、陈染、海男等“新女性作家”的身体力行之下,女性文学逐渐被“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却又特立独行的华彩篇章。

  • 标签: 镜子 阁楼 浴缸 女性主义 意象
  • 简介:一、强制阐释现象普遍存在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把理论的国门打开,大量地学习、借鉴、翻译当代的西方文艺理论,及西方各种理论,这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这一点没有人否认。我们还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更谦逊的态度去学习、去借鉴、去传播当代西方世界各种各样有利于我们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先进理论。但是,三十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对西方当代文学理论学习、传播、借鉴的过程中,西方文艺理论本身的缺陷没有引起中国学者的足够重视。

  • 标签: 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方文艺理论 对话 理论学习 当代文学
  • 简介:曹尔堪是清初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诗词作品数量众多,但大多散佚。《杜鹃亭残诗》《客装》《里音》《曹顾庵残诗》是现存的几部诗集,但流传不广,其诗主要是以《八家诗选》作为传播的载体。另有《南溪诗文略》,今已不存。其词集目前可见的主要有《未有居词笺》《南溪词》《京华词》这三种别集,此外,《秋水轩词》《广陵倡和词》两部合集分别收录其词作7首、12首。明刊本《未有居词笺》原题明曹堪撰,经过比较和分析可以判断,“曹堪”即曹尔堪,而《未有居词笺》乃收录曹尔堪少年词作的一部别集。

  • 标签: 曹尔堪 《杜鹃亭残诗》 《未有居词笺》
  • 简介:话石主人是清后期的一位著名的《红楼梦》评点者,主要著作有《痴说四种》和《红楼梦本义约编》,生平无法详考。他的评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点形式,其主要方式是逐回评点。他的评点对人名的寓意、小说结构、前五回的作用的分析很有价值。

  • 标签: 话石主人 人名寓意 前五回作用 小说 结构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从先秦至清代,传统赋学理论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赋学研究呈现出日益兴盛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传统赋学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以徐志啸《历代赋辑要》、何新文《中国赋史稿》为代表。学者们注重梳理传统赋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着力探讨赋的社会功用和体制特征,而对其中蕴含的叙事观念,却关注较少,甚至忽略了。

  • 标签: 叙事观念 赋论 古代 学理论 80年代 体制特征
  • 简介:櫽括体词产生于宋代,在清代得到发展。清代的檃括体词体现出清人对宋代词学传统的接受,反映了清人尊体与辨体的词学观念,他们借櫽括古人的作品来抒发一己之情感。清代檃括体词的范围更广,形式也更为多样化。清代的檃括体词在对原作进行改写时,尽量在谋篇、意境、语言韵律上保留词的体性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态,清代的櫽括体词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櫽括体词 清代 文体形态 词学观念
  • 简介:本文希望予阳明经学思想以全面的阐述。先依次论述这几个问题:孔子删述"六经"不曾增加一字、续经亦未可尽非、"五经"是糟粕、"六经"为记籍。然后就《五经臆说》十二条细致分析阳明儒家经典诠释的独到见解与诠释方法,提出阳明解经贵在坚持四条方法原则——重动机之善、排斥文字训诂、直抒胸臆、尊重历史事实。

  • 标签: 阳明 常道 五经 六经 五经臆说
  • 简介: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通过一系列对照可以看到,其原型人物应为曾是吴敬梓好友的汪思遛。在汪思迪的著作中,有很多是科举用书。在科举书市场上的春风得意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名利之心,或许是汪思迪与吴敬梓之间的交谊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就小说人物而言,匡超人充分汲取了汪思迫的选家身份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名利心,但同时又将汪思迪较为正面的性格面相做了种种转化和遮蔽。更为重要的是,吴敬梓将个体士人与士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整个士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作为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的命意所在。从原型人物汪思遛到小说人物匡超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小说人物的生成过程,也能对小说的创作过程、时间等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儒林外史》 匡超人 汪思迴 原型人物 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