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8年3月28日。位于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酒店迎来了由当时新任校长莱,福斯特(DrewFaust)带队的一批来自哈佛大学的客人,主题为“亚洲、哈佛与世界”的哈佛中国论坛于当日在这里举行。这是哈佛大学校友会2000年设立“哈佛全球论坛”以来第三次举办中国论坛,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前所未有。主办方在会议期间举办了两场招待会,用餐使用的筷子上都专门用汉字烫金印制了“哈佛大学”字样。且没有英文。
简介:中西方学者已经调查研究了大量的汉语方言,高本汉先生对上古汉语语音和中古汉语语音的构拟,汉语语音学和音韵学 在汉语语言研究领域中
简介:中西方学者已经调查研究了大量的汉语方言,高本汉先生对上古汉语语音和中古汉语语音的构拟,汉语语音学和音韵学在汉语语言研究领域中
简介:该文为"第八届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文学论坛"暨"第二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近些年来中韩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在韩国召开的以"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论坛"及"中韩文学交流"为主旨的国际学术论坛,针对中国当下文学中的热点现象、代表作品以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将中国文学置于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中进行审视,在世界文学视野中考察中华文化的本源、延展及新变,并在东亚汉学交流的历史脉络中定位当下的状态与特色,为中韩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做出了积极贡献。
简介:这里只说伯希和以及中国学者对失去汉学中心的焦虑,而其中最為焦虑者当属陈垣,伯希和与中国学者结缘
简介:《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的译者把日本学者林友春的论著译为,如商务版《草原帝国》所加译者注中曾多次引用史料考订出原著使用材料的讹误之处,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的《草原帝国》(1998年)一书中第172页有语
简介:摘要新疆高校中存在着多个民族共同住宿的情况,有些高校是采取单一民族住宿的形式,有的高校采取民、汉学生混合住宿的形式,如何做好民、汉学生合住就成了新疆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本文就新疆高校民、汉学生合住的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对民、汉学生合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简介:我高中毕业、服兵役之后,在瑞典Uppsala大学学拉丁文和希腊文。我对这两种语言很感兴趣,希望将来当高中老师。1946年春天,我读了林语堂先生译成英文的《生活的艺术》,此书对我的影响很深,引起我对道教和禅宗思想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开始读译成
简介:柯雷先生(MaghielvanCrevel)是荷兰莱顿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国当代诗歌研究及中国研究。从1980年代末开始从事中国当代诗歌的研究、译介以及汉语教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翻译、研究著述。
简介:作为列国汉学史书系的成员,杨玉英的最新专著《马立安·高利克的汉学研究》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这位斯洛伐克汉学家的学术轨迹、成果和思想,堪称一部呈现其包罗万象的汉学研究全景的盘点之作。其中高利克的郭沫若研究涉及思想史、诗歌作品、文学翻译、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等方面,专著作者在对此的"元研究"中立足原材料进行了统筹、归纳、盘点以及评析,再现了一个异域和异质文明话语体系关照下的郭沫若形象。
简介:对于中国文化问题,崔之元对后殖民时代对现代性问题、中国当代问题中的西方中心观、[95]新世纪中国形象的制度创新问题,李欧梵《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简介:阐释中国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权力角逐的问题,后现代理论是一种文化批判,与中国新保守主义》中认为
简介: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36]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周蕾的文化批评中的非中国性情结
简介:如果说葛兰言只是研究方法脱离中国历史及史学,按照当代中国学者同样的方法与观念治中国学术,他们认为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西方学者
简介:第一代高本汉高本汉的耳朵非常灵便,他会演奏钢琴、小提琴、笛子多种乐器。他在中国研究教学旅行时,音乐的爱好也伴随他度过许多时光,曾在山西大学堂跟一个会弹钢琴的同事合作演奏亨德尔的作品。高本汉有极强的辨音能力.这一点对他做中国方言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1940年他为了帮助在乌普撒拉大学学医的儿子,需要稿费,就用笔名写了一些长篇小说。
简介:汉乐逸(LloydHaft),诗人,学者,翻译家。1946年生于美国,1967年开始学习中文,196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到荷兰菜顿大学学习中文,1973年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以卞之琳诗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到2004年间,任教于莱顿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初级汉语以及诗歌教学、翻译与研究工作。其汉学著作有《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之研究》(英文,1983)等,独译或合译的中国诗集有《杏殇》(孟郊诗选)、《死水和其他诗》(闻一多诗选)、《交汇:中国1919-1949年诗五家》、《苍茫时刻:中国当代诗选》等。
简介:记得几年前,在我讲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课堂上突然有个学生疑惑地说:“中国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文化持有这样破坏性的态度?”。这样的反映只有过一次,大部分学生大概觉得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对五四新文学持怀疑态度的汉学家是不乏其人的,尤其在20世纪上半叶。
简介:3月23日下午,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应邀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给汕大师生作了题为《翻译于社会——关于‘走出去’的失败》的讲座,谈及翻译走出去的失败和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简介:傅汉思先生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中国古诗研究专家,他知识广博,中西兼通,旁征博引。他在中国古诗研究中经常运用量化统计的方法以取得结论,并且强调文学的艺术性特征,都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把母题原型这一西方古典和罗曼语文学概念引入汉学研究,是他对中国古诗研究的特殊贡献。他所开辟的这种中西古典文学的沟通研究对当代西方汉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对中国学者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他对曹植和蔡琰诗歌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美学界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最高水准。
简介:10月30日,由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开幕。10月30日至11月1日大会期间,70多名海外学者与100多位国内学者将围绕“汉学与跨文化交流”展开讨论。
国学与汉学
二十世纪欧洲汉学
东亚汉学研究的新收获
对失去汉学中心的焦虑
对汉学论著翻译规范的探讨
浅析新疆高校民、汉学生合住模式
一个汉学家的小传
海外汉学家影廊柯雷
一位斯洛伐克汉学家眼中的郭沫若——评杨玉英的《马立安·高利克的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界的后现代后殖民反思3
海外汉学界的后现代后殖民反思2
海外汉学界的后现代后殖民反思 1
20世纪国际汉学的趋势与偏向
瑞典三代汉学家的音乐生活
荷兰汉学家汉乐逸访谈录
法国汉学家心目中的五四文化运动
汉学家顾彬在汕大举办翻译讲座
美国汉学家傅汉思先生的古诗研究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