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上回说了长篇小说,这回想说新诗,忽然传来言获诺奖的消息,就改说言获诺奖吧。说到诺奖,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人的诺奖情结。这个"情"是什么时候"结"上的,无法考证。只知道近些年来,每逢诺奖"评季"(体育叫"赛季")到来或颁奖前后,国人总不

  • 标签: 莫言 长篇小说 中国人 新诗
  • 简介:卫毅:您怎么评价言的获奖?刘再复:这是我们汉语作家获得的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不管是高行健还是言得奖,都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的胜利,我们当然非常高兴。我们不要被各种政治概念遮蔽,也不要被各种政治表象遮蔽,言就是言,他就是个赤子,就是个巨大的文学存在,就是个天才级的作家。

  • 标签: 刘再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政治概念 高行健 方块字
  • 简介: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文坛以来,在文坛中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斩获,更令其受到世界的瞩目。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对语言把握的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言小说的语言,以期从小说语言的侧面透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的价值。

  • 标签: 莫言 小说 语言
  • 简介:言的《蛙》因其"计划生育"题材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契合而广为时人关注、褒扬。评论者亦多在独特题材营构的历史场域中论述涉及的诸如历史与现实、启蒙与反思、个人与国家、罪感与救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再由此旁涉文本的形式创新、人物塑造、主题设置。不过,这类重大而敏感、易引人过度关注的题材往往会遮蔽文本的主题,侧重社会历史维度的读解和评论很可能会导致对文本形而上意味探求的漠视。其实,在历史和现实夹缝中屈伸夭矫的生命强力,在蛙鸣中蓬勃而出的生命欢唱,

  • 标签: 生命哲学 莫言 社会热点问题 历史与现实 自觉 深层次问题
  • 简介:友芝(1811—1871年),字子但,号鄙亭,贵州独山人。他在书法、朴学、方志和诗文等各个方面均有斐然成就,被《清史稿·文苑传》誉为“西南大师”。《影山草堂本末》是友芝先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它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笔者就此略陈管见,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这位晚清大家散文的关注,愚钝之处,谨请明公指明。

  • 标签: 莫友芝 艺术特色 赏析 同治元年 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 简介:小说《蛙》是"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①《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描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所走过的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②小说成功塑造了姑姑、小狮子、陈眉、蝌蚪、王仁美等一个个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

  • 标签: 伤评 爱伤 莫言蛙
  • 简介:一、从"幻觉型"到"心理型"作品的转向言作为当今中国充满不竭创造力的先锋性作家,他几乎每一部新作的出版都能带来文坛的震动。言作品的精神徽章是如此鲜明,从《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家族》,到《酒国》《丰乳肥臀》,再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言在叙事手法上可谓不断创新,但无论怎样变化创新,我们都觉得那仍然是言的作品。但近读言的新作《蛙》,却使我获得了完全不同的阅读感觉。尽管这部作品仍然根植于高密东北乡那片神秘的土地,

  • 标签: 叙事手法 莫言 修辞学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梁家族》 解读
  • 简介:阿成:由衷祝贺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林》编辑部曾经有幸编发过言先生作品:《红耳朵》、《吃的屈辱》、《吃相凶恶》、《随你的便》。希望今后言先生继续支持《小说林》,这也是广大读者的殷切希望。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文学经典 祝贺
  • 简介:《金田》今年第2期,加按语郑重地向读者推荐“之梭作品特辑”。《金田》此举颇具眼光,值得称赞。比如,按语引用作家常自称是“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名民兵”和将业余写作比作“经常做心灵健美操”后说:“我们将他这几题诗文辑于一起,可见这位‘老民兵’守望好精神家园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可领略这位坚持做‘心灵健美操’的古稀老人,在其晚霞璀璨的心田上,仍然绽开着悦目的花朵。我们觉得,在网络写作迅速普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热潮在即和胡锦涛主席号召文艺界要“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之际,之梭以业余写作涵养心灵、完善人生的实践与体会,是值得我们广大读者学习借鉴的。”

  • 标签: 品特 网络写作 社会主义文化 创作队伍 精神家园 学习借鉴
  • 简介:近一时期,中国书法界对当今书坛上出现的一些丑陋邪怪书法(简称现代丑书)是“美”还是“丑”的争论不绝于耳,褒贬不一。推崇者说,丑书非但不丑,是更高层次的大美,且是美的升华。笔者特意翻看了几篇推崇丑书的文章,综其观点不外是:现代丑书是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书法的冲击、反叛和颠覆。

  • 标签: 现代 丑态 中国书法 传统书法 “丑” “美”
  • 简介:托妮.里森是20世纪末著名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她著作颇丰,许多作品得到了很多国内外评论家和学者的关注和评论。本文从姐妹情谊、夫妻关系和民族主义三个与女性主义密切相关的方面出发,对《柏油孩子》一书的主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总结,认为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友谊和婚姻才能维持长久。最重要的是,只有将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相融合,挣扎在父权制社会和种族歧视边缘的黑人女性才能够保持其完整性。

  • 标签: 柏油孩子 女性主义 主题分析 民族主义
  • 简介:在谈到人的主体构建问题时,法国哲学家拉康认为,人的自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人的自我在本质上是分裂的。……自我其实就是一个他者,自我的本质就是一种挫折。[1]拉康是对20世纪人文学科产生巨大震撼的人物,他的学说广泛影

  • 标签: 莫里森 他者 拉康 白人 美国黑人 自我
  • 简介:在小说《柏油孩子》中,里森通过儿子与吉恩的爱情与分离探讨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出路问题。两人的结合象征着黑白两种文化的相互吸引;两人的分离象征着两种文化的冲突。那么,处于夹缝中的黑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固守黑人传统还是迎合白人文明?里森的情感显然更加倾向于吉恩。她虽然离开了儿子,但经由他唤起的黑人文化的记忆却留在了她的意识深处。可以说,相对于回归荆棘丛的儿子来说,吉恩更有希望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样,里森又回到了她一贯的主张上来:坚守黑人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地融入现代美国社会。

  • 标签: 《柏油孩子》 黑人性 白化 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