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袁昌英教授(字兰子、兰紫,1894——1973),生于湖南醴陵农村的一个乡绅家庭。父袁家普(雪庵)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饱学之士,民国官员。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袁昌英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少时由其父送到长沙、上海读书,1916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其父自费送她到英国留学,一去五年。先就读于伦敦Black-heath中学,1918——1921年就读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为该校攻读英国与欧洲文学的第一位中国妇女,主修古典与近代戏剧。1921年7月以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因她是中国妇女在英国获文学硕士的第一人,当时路透社特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各大报刊随即登出,但误将姓名译为“张英女士”。此时,她已开始写文章寄回国内发表。现仅发现的一篇写于1920年的《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响彻了五四运动时代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
简介:我同普定这片土地有缘。三十多年中,我两次从地专机关下放劳动锻炼都是在普定县。1957年,下放这个县的小窑乡,我跟房东步行15华里,到靛山的煤洞上去挑煤。1969年,下放这个县的鸡场公社骂若大队,同社员们一起,到凉风洞背石头修水轮泵站。赶场天,相约去鸡场坡赶场,买电池,吃狗肉汤锅。搞工作组,当新闻记者,我又无数次地来到普定。我曾在小窑新寨的牛圈楼上点着煤油灯写小说;我曾和老友向剑辉坐在莲花洞口的一个石包上,边嚼干壳饼,边构思描绘普定十年变迁的电影剧本。三十多年中,我先先后后在普定结识了许多文友:向剑辉、高楠、蒙萌、易勇、刘艳、贾正宁、陈凯、帅昕、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