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最近党中央提出:“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应当有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同德的气氛。”这真如文艺春天中的一声春雷,在文艺界引起热烈的反响。特别是在我们纪念“双百”方针三十周年之际,听到这一声春雷,更觉兴奋,这不仅是对“双百”方针的进一步肯定,而且是“双百”方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四川五省区的部分作家,就是在这样一种宽舒的气氛中,在风景如画的长宁竹海中,开了一次横向联系的“竹海笔会”,开了一个宽舒的、自由的、活泼的笔会,可以用严肃、活泼、团结、轻松(并不紧张)八个字来形容。在这个会上,我们交流了经验,联络了感情,并且畅游了竹海。大家感到心情舒畅,收获很多。
简介:2005年1月15日,作家莫言结束了为期12天的跨年度北海道之行。此行是受北海道札幌市政府的邀请,由札幌驻中国办事机构代表高田英基先生、旅日作家毛丹青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共同策划,并在高田英基先生安排下成行的“文学之旅”。从2004年12月25日开始,莫言一行驱车1500多公里,跨越了大半个北海道,在最南端的襟裳岬感受每秒十几米的狂风呼啸,在东端的知床半岛触摸润洁如玉的流冰,在大通公园与札幌市民共迎新年倒计时,在草笛牧场重温早年的放牛生涯,在钏路水产市场品尝生鱼盖浇饭,在阿寒湖与天鹅嬉戏,在摩周湖给狐狸喂食,在定山溪温泉泡汤赏雪……莫言坦言说,文学创作中细节的描述最见功力,又与作家个人的感观接触密切相关。北海道之行首先是身体和感观的接触,令他呼吸到了冰雪的气味,也许有一天,北海道的河流、冰雪、山林、动物会融入莫言的笔端,成为他营造的文学故乡的一部分。沿途,莫言作了多次演讲,并与同行人员畅谈文学和人生,谈过年、谈动物、谈战争、谈孤独……兴之所致,妙语横生。现将他的部分言谈摘录如下,以飨读者。(由同行人员杨栗、庄焰、孙丽、孙小宁、尤永分别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莫言审读,选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即将推出的大型图文本《莫言走笔北海道》。本文标题系编者所加。)
简介:美国伦道夫·梅肯学院的教授,福克纳研究专家M.托马斯·英奇选了莫言作为研究对象,写了一篇题为《莫言和福克纳:影响和汇合》的文章。英奇认为,莫言毕竟不是一般的作家。在从福克纳这样的大作家那儿得到灵感的启发后,他不是简单效法,而是极力开拓自己的写作路子。英奇花了很长篇幅从比较的观点分析了莫言的系列小说《红高粱》。他认为,可以从莫言的叙述技巧,人物的怀旧情绪及用叙述家族历史的方法反映过去的历史的方法中,看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但同时他也指出,即使莫言没有读过福克纳,他也很可能会写出同样的内容。因为两位作家有着类似的以农村大地为生活背景的经历,并且承受了二十世纪的政治、工业变化带来的类似的影响。不管是汇合还是影响,英奇指出,对于莫言来说,重要的是福克纳的启示,即对传统的讲故事方法的挑战和改变的自觉精神,他的那种通过叙述关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故事反映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以及那种相信人类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忍耐并延续下去的信心,而不是照搬他的内容和技巧。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M.托马斯·英奇@金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