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山词社”是清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词学组织。词社有一定的规模,在创作上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学界对小山词社关注较少,并且,其中一些问题至今没有厘清。如,小山词社乃附属于当时的诗社,“词社”或“小山词社”名称,并不见于词社成员王时翔等人的作品,而是吴衡照、谢章铤等人逐渐建构起来的。小山词社成员均是太仓一地词人,并且以太原王氏家族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小山词社有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王策、王时翔、顾陈坊的三人唱和,直接催生了《香雪词钞》、《香涛集》及《片香词》等词集;第二阶段乃有组织的社集分赋,题材多以咏物为主;第三阶段则是王时翔带领太仓晚辈词人进行创作。本文将其概括为前词社时期、词社时期、后词社时期。前词社与后词社时期,都与小山词社密不可分,其间王时翔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将其一并视为小山词社内容。
简介:木斋《曲词发生史》重新全面解释词的起源,主要提出了清乐说、法曲说、宫廷说、近体诗说,以及李白词的质变飞跃理论。木斋的构思,足以成就一家之言,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可以深化文学史的研究,值得重视。在木斋的基础上,针对以上观点可逐项加以考察及辨证,补充资料。大抵清乐、燕乐、法曲等,史有明载,都可以作为词体的音乐背景,除非能证明李白、温庭筠的词调全都来于清乐,否则也无法排除大家公认已久的燕乐色彩。宫廷说也不见得是绝对的,民间也有很多听歌作歌的地方,加上人才的流动,究竟李白算民间还是宫廷呢?针对李白词的真伪问题加以论证,大抵可得出伪多于真的结论。至于近体诗格律说对词体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温庭筠词就很努力冲破近体诗的局限,多用二言句,创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