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墓葬和宗教祭祀场所中的壁画也多有展现孕育期的戏剧形态。流行于秦汉时期的角戏在汉墓壁画中就有所体现,著名的如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西汉墓帛画。该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角戏的场面在人间的第五层。画中三个男子正角表演,其中左一人袖手旁立,似裁判;右两人以面具遮面,正在搏击。

  • 标签: 山东临沂 角抵戏 西汉墓 帛画 场面 汉墓壁画
  • 简介:在西方现代雕塑史中,布朗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罗丹的学生当中,马约尔、布德尔、德斯比欧等都走出了自己的雕塑道路,但他们的雕塑语言和呈现方式还都没有摆脱罗丹的影子,他们只是罗丹这棵大树上长出的分枝。多数的美术史论家和雕塑家认为只有布朗西摆脱了罗丹,在雕塑语言上最不像罗丹,开辟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

  • 标签: 布朗库 马约尔 布德尔 美术史论家 地狱之门 还都
  • 简介:喜剧电影《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近日在京举行定档发布会。导演王鑫表示拍摄期间“天天想好笑的情节点,就是为了给观众奉献一部无尿点的国民喜剧。”为契合“小明”大电影氛围,发布会特地以致敬青春为主题,竞猜童年儿歌环节,

  • 标签: 儿歌 80后 小曲 喜剧电影 发布会 拍摄
  • 简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登月骗局”一直被一代又一代的阴谋论者津津乐道。他们根据登月照片中的天空没有星星、登月舱降落时没有在月面撞击出一个坑洞、美国国旗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迎风飘扬等“证据”,认为美国1969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一场骗局。制造这起骗局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政府,另一个理所当然地是在登月前一年刚刚执导了《2001太空漫游》这部可能是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的斯坦利·布里克。被人反复地骚扰了多年之后,布里克的女儿薇薇安·布里克近日发推说:我爸爸真的没执导登月骗局。

  • 标签: 库布里克 女儿 《2001太空漫游》 画面 伪造 父亲
  • 简介:本文从影像阅读的角度入手,对影像信息的阅读层次进行了分析,就影像的"身体信息"及其特质进行了界定与阐述。针对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数字影像的"身体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数字影像的诞生是一次激进的革命,它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体信息,将其空泛化"的观点,并指出"通过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数字影像又以各式模样呈现在观者面前,瞬息间千变万化"。而历史痕迹恰恰是数字影像所丢失的身体信息中最值得人们读解的地方。

  • 标签: 数字摄影 本体信息 身体信息 变异
  • 简介:本文针对马斯·吕佩尔茨在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所画的《酒神赞歌》系列作品做一考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些作品以寓言的组织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德国历史所进行的关照。

  • 标签: 马库斯·吕佩尔茨 新表现主义 酒神赞歌
  • 简介:尔蒂斯是拿坡里的著名音乐家,《重归苏莲托》也是意大利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这首歌曲中既透视出拿坡里民歌、意大利民歌的典型特征,也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乡村文化气质,还渗透了很多的个性化因子。本文主要从音乐特点、演唱特点、文化特点和审美特点这几个方面,透视这首歌曲的艺术内涵,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库尔蒂斯 审美 演唱 拿坡里
  • 简介:2015年12月13日至21日,由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的“班20年——巴素夫高级研修班暨全国城市雕塑高级研修班20周年纪念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参展艺术家有曹春生、程兵、郭景涵、黄兴国、景育民、李象群、李刚、潘毅群、潘放、田子阳、王少军、王中、王洪亮、王起跃、杨小桦、杨志强、游敬荣、朱尚熹、曾岳,展出雕塑及装置作品共36件,

  • 标签: 高级研修班 城市雕塑 周年纪念 研讨会综述 库班 鲁迅美术学院
  • 简介:塔克(KurtagGyorgy),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26年2月19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小镇,5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1940年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钢琴与作曲。1946年20岁的塔克移居匈牙利并在李斯特音乐学院继续他的学业。1946-1955年先后随桑多尔·韦涅斯和菲伦茨·法尔斯学习作曲。1957年到法国巴黎求学。

  • 标签: 钢琴作品 作曲技术 创作技法 《碎片》 库塔 序列
  • 简介: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不仅是以艺术学院、艺术机构为主导的,艺术家集群效应带动艺术产业生态发展的商业运作,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对立。而面向青年艺术家的驻留计划在创作经验逐渐趋同、思维脱离生存维度的青年艺术生态之中,该如何在学院基础的驻留平台上,建设性地提升青年艺术家的人文素养,创造青年艺术的价值?

  • 标签: 驻留项目 青年艺术 艺术学院
  • 简介:美国音乐学家、女性主义学者苏珊娜·西克在《性别化的现代音乐》一文中考察了"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的原始文献,通过对文本中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了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兄弟各自的写作目的,进而探讨这些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隐喻。西克的阐释不局限于争论本身的音乐问题,还包括当时社会的性别对立、政治变化,乃至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相关问题。她关注的并非争论本身是如何发生的,也并非争论事件的性别政治,而是更关注争论文本在话语技巧上与性别政治的关联。在库西克的论文中显示出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学术"嗅觉",以及对男权意识形态下惯性思维的挑战。

  • 标签: 库西克 “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 性别修辞 《性别化的现代音乐》 女性主义叙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