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有些画就是单纯的想“画张画”那么简单。起因只是看见美的事物或者想表达某种情绪。但也有些是因为读了文字,尤其是小说、寓言故事和诗歌,油然生出把故事里情景画出来的愿望。似乎这愿望满足以后,故事中喜欢的人和风景就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活一遍。小的时候看完《西游记》原著和连环画,迫不及待就在本子上涂抹,随后看到电视剧、电影,各种影像改编版本,比静止不动的纸墨形象要鲜活炫目得多,但还是不甘,觉得心里被原著唤醒的那个东西还是没有出现,还得动手画一张,这才心满意足。
简介:关于爱的记忆总是弥足珍贵。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总在极尽可能地记录我们成长的轨迹,而我们却很少关注父母在镜头下的样子。那么,家人镜头下的父母,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选自腾讯的"一面"栏目和摄影之友的共同征稿。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于右任倡导发起标准草书运动,组织了'标准草书社',出版发行《标准草书》,并且于此后数十年间亲自致力推行。本文试从标准草书产生之文字改革运动的背景梳理其脉络,分析标准草书的基本观点,以及于右任'广草书于天下,以利制作而新国运',以'易识、易写、标准、美丽'原则便于习草者触类旁通,从而实现以'标准草书'作为革新文字的历史意义。
简介:崇禎九年,祁彪佳居鄉養病奉母。據《祁忠敏公日記》與浙江圖書館藏《林居尺牘》,此年中祁彪佳主要精力放在營造寓山、編撰《寓山志》上,對戲曲關注較少,但仍有兩封尺牘與戲曲相關。二信涉及祁氏家班優人演出、逃竄之事,對孟稱舜作品之評價及音律相關問題等,有一定的價值。祁彪佳尺牘目前尚未影印出版,不易見到,今特作輯録與箋注,以便讀者利用。
简介:关于蒙古文字现今使用的形态,人们多以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蒙古文字之所以成为现行的书写形态与结构,与蒙古民族长期以来的游牧文化、草原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将蒙古文字的游牧文化背景与汉字成形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不难看出,蒙古民族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理解,被反映到所使用的文字结构中,因此,游牧文化对自己文字的影响具有相对唯一性。并且,在进一步挖掘文字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对蒙古文字造形特征的研究,分析出蒙古文字成形渊源中所特有的民族文化规律。
简介:古文字向今文字的演变,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阶段,它对文字字体的革新是天翻地覆的,汉字的简捷性、实用性书写,是这次变革的根本动力。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古文字的後期演变是朝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隶变,是主流方向;一是草变,是支流方向。二者上限未必重合,但一脉相承,有漫长的交叠期,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干预的。本文就草变给出了清晰的概念,初步勾勒了草变的发展过程:由西周至秦为草变早期,两漠为草变中期,魏晋为草变晚期。三个阶段既有独立封闭性,又有纵向的连续性。
简介:“军书吏驰”,我国古代战争中书写活动频繁,书写活动贯穿在战争的备战、战中、战後各个环节,产生了檄文、露布等很多军书形态,文字书写还作为一种力量,参与战争,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军中专职书写之官以“书记”之功载于史册。
文字的视觉
当父母被记录
文字不可以小技视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字革新意义
祁彪佳尺牘論曲文字補輯
游牧文化影响下的蒙古文字造形艺术研究——挖掘蒙古文字体设计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规律
草变:古文字演进方向的另一种审视
文翰亦乃展力——我国古代战争中的文字书写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