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音乐考古学文化是建立在考古学文化基础之上,通过考古发现观察到的属于特定时代、地域和人类共同体,并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音乐遗存。依据考古发现音乐遗存的共同文化特征,可以将音乐考古学文化划分为若干文化区。每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都包含若干文化因素,音乐考古学诸文化因素的集合,形成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有别于另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的特质。音乐考古学文化功能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考古发现的音乐文化物质资料,探索古代音乐遗存的用途、作用和意义,及其与人类行为方式的关系。
简介:“乐曲考古”是笔者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上提出来的,当时未能展开论述。此后,乐曲考古实践又有新的发展,而至为重要的学科建设,则几乎未见动静。故笔者重新拣起这个题目,不惴冒昧,略陈鄙见。所论目录如下:
简介:<正>1.引言“音乐考古学”这门学科是切个新的专业领域。毫无疑问,音乐考古学是指运用发掘这一考古学的方法,对人类古老的音乐文化进行复原和研究。
简介:艺术考古学也正是建立在艺术学科发展、美术考古学研究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主要是古代艺术品,在美术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艺术考古学的理论体系
简介:艺术考古学也正是建立在艺术学科发展、美术考古学研究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主要是古代艺术品,艺术考古学是建立在艺术学科发展、美术考古学研究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简介:
简介:空间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罗艺峰长期以来,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研究中,总有一个盘桓脑际的问题,即C·萨克斯在其名著《比较音乐学》中所指出的:"在古代亚细亚高度文化的精神里,所谓音乐的作用,决不是纯音乐的,而是反映宇宙关系的一面镜子"。①...
简介:继音乐考古学家李纯一先生的巨著--出版8年之后,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音乐考古学专业基础理论著作--(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终于出版了.王子初先生这部著作的面世,对于渴望学习和研究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音乐文物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研究,使读者对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历史以及主要的音乐形态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深入而系统地论述了有关音乐考古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简介:独立的物质解读方式是中国美术考古学学科成立的首要前提。面对考古物质所携带的复杂信息,中国美术考古学的物质解读方式需建立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质性分析的统合下,以量化比较还原历史形态,在物质形态、文化思考和艺术本体逻辑之间建构相互补充与平衡的分析模态,来确立其物质解读的方法自觉性。
简介: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20世纪的书法艺术观念和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考古学与书法学之间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近一百年间经历了一个彼此磨合、适应的过程,新材料与传统学术观念、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和出土材料的自身局限性都会影响到书学研究利用考古学成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对“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书法学之关系”作出“史”的梳理和理论探讨,反思20世纪的书法观念和书法自身处境,思考书学与时代学术背景之关系,将会为今后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书法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
简介:201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哈密市五堡乡艾斯克霞尔南墓地,发现了11件箜篌。这是自1996年新疆且末首次发现中国出土箜篌以来,发掘数量最多的一次。墓地时间断代为“公元前8—5世纪”,箜篌时间断代为“公元前7—6世纪”。除了数量之最,艾斯克霞尔南箜篌还是集刻绘装饰、琴颈弦杆一体、共鸣箱尾端带有骆驼造型装饰、粘贴与绳捆混合蒙皮(发掘者认为)、具有明显拜火崇拜等特征于一身的出土箜篌。可见,其考古价值、历史意义非同一般。
简介: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现代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民国时期,李济、董作宾、吴金鼎等考古学家在进行田野发掘和研究中,自觉关注某些遗迹、遗物的艺术价值及其审美风格的问题,实已涉足美术史研究之领域。美术史学界,也有滕固、岑家梧、冯贯一、史岩、王子云等一批艺术史学者,自觉将美术史研究向考古学贴近。考古学的勃兴,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美术史研究的内容,而且从方法、理念等层面给予美术史研究以革命性的影响。
简介:<正>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学史上值得一提的大事。笔者为此多次走访了本所(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者)的曹安和研究员,她当年自始至终参加了那次测音工作,为当事人中今天唯一健在的人。曹先生虽年近九十,除患有关节炎而行动迟
简介:“学术中没有保留席位”。当我开始准备本文,以纪念我亲爱的受人赞赏的朋友、曾经的学生西克斯滕·林布姆[SixtenRingbom]时,不由地想起阿比·瓦尔堡[AbyWarburg]的这句话。我记得他最有意思的论文《石头、风格和真相——斯堪的纳维亚建筑中自然石之风尚1880-1910》,^1罗马式风格的复兴在这篇论文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于是我想提出以上题目作为纪念集论文。
简介:第二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4日至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举行。本次会议为音乐考古学在中国的首次国际盛会,由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和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联合举办,由《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和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协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近5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简介:会议主题为“石器时代的音乐研究”的第十五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音乐考古学研究会学术会议,于2017年夏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科学与艺术学院研究中心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音乐文化、人类与发声工具使用关系的发展演化、洞穴音乐文化以及史前遗址的音响考古学研究等问题进行探讨。本届国际音乐考古学术研讨会,很好地促进了世界各国音乐考古学家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体现出音乐与考古、建筑、美术、科技、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跨文化、跨地域的音乐考古学学术对话。
简介:2009年10月24至28日,第二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联合主办,由《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协办。开幕式上正式成立了“东亚音乐考古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是21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简介:中国音乐考古学>是王子初先生一部力作.该著作填补了音乐考古领域中系统理论的不足.它对音乐考古内容分期、分类进行论述,论证采取了宏观与微观并存的手法,既跳出音乐本体,将其融入到社会历史背景中,不仅是对中国音乐考古现状的归纳与分析,更是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总结与概括.
论音乐考古学文化
乐曲考古学概说(上)
音乐考古学与民族音乐学
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的再思考
第八届国际音乐考古学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征集论文
对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的再思考
空间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考古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逻辑的范式:中国美术考古学的物质解读理念
“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书法学”之研究构想
哈密五堡艾斯克霞尔南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之勃兴与民国时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
刘半农的清宫古乐器测音研究与中国音乐考古学
从考古学到艺术史——罗马式艺术重新发现的几个阶段
厚积薄发 继往开来——第二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第十五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音乐考古学研究会”学术会议综述
东亚携手 再铸辉煌——第二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二重证据法”演绎下的音乐研究——评王子初先生《中国音乐考古学》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