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今年沪上桂花比往年开得晚一些。9月28日下午,我在沪西参加一个学术活动后,晚上还有一个聚会,中间相隔两小时,我约同行的朋友到附近的校园散步,忽然发现桂花开了。蓝天白云下,校园道路两旁,一望全是桂花树,芬芳馥郁,沁人心脾。那种蕴涵修持了整整一年的美好意愿,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从树木心灵深处细细碎碎地倾诉出来,有的金黄,有的橙黄,有的银白,还有丹红,缀满在郁郁葱葱的碧枝绿叶之间,文静而又热烈,雅致而又璀璨。我和朋友,以
简介:《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吏”解为“送故”之吏;高敏《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据之证明晋时县令离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铸禹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则认为是褚公送“故吏”,
简介:2016年刚满20岁的菲欧娜·穆特希(PhionaMutesi)小姐被乌干达人民视作民族英雄。迪斯尼以她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卡推女王》,已于2016年9月23日在美国上映。
简介:2007年10月24日-28日.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北京展馆召开,此次博览会得到了中国文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本刊采访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
简介:在我国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乡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特殊的风俗——“送羊节”。这种风俗现在依然保存着。
简介:
简介:买粒芝麻送个苹果这样摊位你光顾吗?我不去,不是我不想占便宜,因为还有摊子买芝麻送西瓜呢?如果你苹果和西瓜都不想吃.没有关系。还有摊位送化妆品和T恤衫的,“总有一款适合您”。
简介:唐代思想家、文人与佛教僧侣多有交往,刘禹锡是其中之一。其《刘宾客文集)第二十九卷有《送僧二十四首》,其它卷还有几篇送僧人的诗和为高僧写的碑文。读这些诗文,可以使我们具体了解刘禹锡与僧人交往的情况,理解刘禹锡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简介:《十送红军》是一首著名的红色歌曲,歌词荡气回肠,曲调委婉,充满留恋、期盼、祝福之情,十分感人,早已唱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不过,有党史专家提出了一些疑问,其中争论比较多的就是:这首歌到底唱的是何时、何地发生的事情.
简介:赤条条来复赤条条去2004年2月5日上午,应邀到车公庄参加《北京党史》编辑部顾问会议,见到彭明、张注洪两先生,谈起李新先生近日病情,我告以北京医院日前曾报病危。
简介:当一面被即兴拿上舞台的"青天白日旗"出现在张悬的英国曼彻斯特演唱会时,一段尴尬的插曲被推到台面。而在此前,来自台湾的张悬、苏打绿等台湾歌手,被贴上的不过是"小清新"的标签。这些简单的小情歌,没有罗大佑般充满社会关怀的愤怒,而是讨论什么叫美丽、丑陋、疏离。现在,"小清新"也跟政治沾上了边。这段插曲引发两岸青年争论不休,"统独"这个已很久没被媒体提及的词汇再次被讨论,两岸官方分别表态,最后张悬北京演唱会因故延期。
简介:宋代出现的俗语“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虽经不少学者多方考索,至今缘由不明,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认为“赵老”为“鲍老”之音讹。“鲍老”是一个自宋初以来就广为人知的民间文艺角色。古代节庆之时民间有送灯习俗,表演社团的演员扮作鲍老送灯于盼望怀孕生子的人家,以获取酬谢。灯既送出,留存于乞子之家,故云“一去更不来”。“更不来”是针对灯而言的,而非鲍老不回来。这就是“鲍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的本事。
简介: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地展开了。我当时是武汉市三十二中六九届三班的班主任,经过校内外层层动员,在知青下乡大高潮中,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老三届全部下去了。他们带着单纯的以血与火的青春践行革命理想,憧憬着做个新式农民。接着在校六九届学生下放,就顺利多了。这届学生进初中两个月就卷入"文革"大潮中,他们在校时间最
简介:我叫松伟,原名崔素贞,1921年3月29日出生在吉林省磐石县烟筒山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我的一家和东北三省的数百万同胞一样
简介:<正>征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曾对驱除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恶魔之仪式有过论述。1944年,我发表了关于东蒙古地区一位萨满于1943年举行“跳神”仪式的论述。四十一年后,匈牙利学者A.萨尔库茨描述了一位喇嘛试图在一部仪式集子《阻塞地洞的经文》中编入这一相同内容的情况。书中详尽地描述了萨满把邪魔逐入地洞中并将其埋葬的驱邪过程。尽管这部经文具有很浓的佛教
简介:在平凡的生命里,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做了一份职业,这份职业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2007年,我又多了一个身份,有幸成为武汉市政协的一名委员,如今我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已经有两届。
简介:“驱以葵扇风,熏以艾烟湿。”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记录着一段古老的仲夏记忆。这段记忆从魏晋时期流传至今已1600多年了。在许多60后、70后生人的脑海中,还依稀记得儿时的夏夜里,老奶奶哼着摇篮曲、摇着葵扇送来的凉风。
桂花时节送先生
“送故”吏与送“故吏”——读《世说新语》札记之一
一个“卡推女王”
李牧:推“标准”强互动
北方的“送羊节”
江淮儿女送瘟神(上)
什么时候送房子
读刘禹锡送僧诗
《十送红军》歌词考证
送李新先生远行
推墙与建墙都是常态
“赵老送灯台”考源
送六九届学生上远安
杨良作品:《春风送暖》
孔祥熙送希特勒人参
为义勇军送军饷
李品仙送匾联宗
关于蒙古人的“送鬼”仪式
我送澳门学生来武汉上大学
新会葵扇,送清凉至人间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