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的讲题是《儒学与人格养成》.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但他说“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进行理解,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学习永远不可以停止下来,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下来呢?只有当自己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可以停止下来,所以只要活着,我们就需要学习.我们一生不可以停止下来的学问是什么样的学问呢?我的理解是生命之学.

  • 标签: 人格养成 儒学 学习 生命 学问 荀子
  • 简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怪诞人物,他们的人格并不属于精神疾患,而是源于儒学独尊与学术文化多元性之间的矛盾,源于专制体制与个性自由之间的冲突。它是一些“高人”为逃避迫害、排遣压抑、向传统挑战或激发艺术创作所采取的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们的行为具有非正统性和局限性,但能在人民群众中传颂,并因此获得应有的文化史地位。

  • 标签: 文化阐释 中国传统社会 人格主体 文化派别 《明史·文苑传》 “佯狂”
  • 简介:<正>柳宗元不仅是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个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感情的普通人。沿着他的诗文去探索其人格和性格,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增加对他的了解。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既受时代、民族文化、阶级等社会因素影响,又取决于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和生活经历。因此,就生活在同一民族文化氛围的人讲,其人格总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柳宗元也是如此,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又有独特之处。

  • 标签: 柳宗元 人格 性格特征 个性倾向性 刘禹锡 心理特征
  • 简介:《周易》从"贞"为"正"的意义上提炼、概括了人之价值和意义,使"贞"成为这部经典所理解的人格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使人能自觉、理性地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标举于一切生灵之上,成为高贵的从容驾驭自己、从容驾驭环境的一类,使人类自身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从容美好的生命过程;而"贞"的实践意义又具有着使个体的人规避险难,不断获益,不断走向成功的合理指向。

  • 标签: 自觉 理性 规避 获益 成功
  • 简介:人格是立身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人格也是人的思想、道德、情感的统一体,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不同的社会职业,集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也各不相同,人格带有明显的职业烙印。

  • 标签: 人格魅力 教育家 社会职业 人际交往 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
  • 简介:本文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视角,解读了屈原的爱国思想和人格精神,又以历史的眼光探讨了屈原悲剧结局的原因。

  • 标签: 屈原 爱国思想 人格精神 悲剧
  • 简介:船山明亡後隱於深山四十餘年,以漢衣冠終其身,並世殆無第二人。其所以能如此,在深信人能以“養性”爲功於天地。船山以爲,通天下一氣,一陰一陽,絪緼相繼而不息。最清者》太虛“天氣”,純粹而靈;降而爲“地氣”或“五行之氣”,則稍濁而有礙;地氣凝結,則爲形質。人之所以有靈,在於有心,心中函有太虛天氣,是爲“神”,爲“性”。此神爲地氣所包,地氣則限於形質。心中之神雖得自太虛,然既生之後,則與地氣交通往來,人能自取自用。神之爲清爲濁,於是端賴於己。且人一生所爲所思,皆不滅而融入其神,死後同歸太虛。故君子“存事没寧”,不遺造化以疵纇。如此信仰,直可名爲儒家士君子之宗教也。

  • 标签: 王船山 太虛 宗教性
  • 简介:石泉先生有几件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很深.石泉先生与侯仁之先生有深交,这是他后半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原因之一.石先生是陈寅恪入室弟子,撰有学位论文.此文于199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书名为,出版后,汪荣祖(的作者)评价甚高,称其为"一本不寻常的旧稿新书".石先生于学术研究中,不惮孤立,敢为人先,开创出荆楚历史地理研究的繁荣局面.石先生英语流利,语出惊人,但寻常不露.石先生风度翩翩,为人和蔼,等等.

  • 标签: 先生 青年时代 石泉 诠释 人格 中日甲午战争
  • 简介:针对工业旅游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具身理论为指导,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实现了以下理论和实践目标:第一,研究发现工业企业的本体功能(如生产与销售)形成了制约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具身障碍,具体包括功能性障碍和连带性障碍。第二,具身障碍的移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其中一些障碍移除困难,而另一些障碍可以通过克服和遮蔽等手段来消除;同时发现,场景组织以及旅游者的移情参与也是具身实现的途径。第三,具身体验的实现需要身体、场景以及二者之间互动的协同作用,这样的过程可以表示为一个三维谱系。第四,运用以上新范畴和相关命题构建出的工业旅游具身体验模型可以指导工业旅游发展实践,即供给方可以通过障碍移除、场景组织唤起游客的移情参与,进而提供高质量的工业旅游体验。

  • 标签: 工业旅游 具身理论 具身障碍 障碍移除 具身实现
  • 简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会有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在不断的传承着。教育在这一连接链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作用更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自己处在一个特殊的社会位置,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 标签: 语文教育 中国 道德观念 人格 民族文化 伦理道德
  • 简介:本文对满族山水诗人佟明光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实践,做了深入浅出的注释与评述.指出其山水诗作品无论从人类对生态的关怀,还是从诗人审美的开拓上,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咏山赏水的臼窠.同时认为他的作品在广泛借鉴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也横向借鉴了风格迥异的大量现代诗歌技法,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从平实转向空灵,以多重多义的隐喻,把山水写实化为纷繁多彩的审美意象,是对自己所处时代在更深层次上的呼应与默契.

  • 标签: 诗歌 兼收并蓄 超越自我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 标签: 陈独秀 新青年 人格精神 传统人格说 现代性
  • 简介:家训作为家族先人一生经验的结晶,凝结的是关于怎样在当时的社会规范体系中生存的智慧。其内容相对于同时代的礼制著作更为灵活变通。尽管当代人的生存环境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颜氏家训》所体现的部分理念——以处世之道与为学之法为代表,仍然可以为当代人的人格完善提供帮助。

  • 标签: 颜氏家训 处世 为学
  • 简介:障碍博物馆,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无障碍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所谓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便利使用、顺利交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其中包括交通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文化无障碍等。无障碍环境是人道主义和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标识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 标签: 博物馆建设 无障碍环境 实践 社会文明进步 信息无障碍 世界范围
  • 简介: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工艺文化史,无一不见器物中被赋人的人格化特质.翻阅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便可见中国器用的书卷与秀雅气:"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即把毛笔和砚台与人联系起来,"剑有干将莫邪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宝剑和扇子也被拟人化了.从这一系列的名、字、称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知识分子崇尚道德修养,追求清高、孤傲、逸致的气蕴,他们借用高贵的器物来表达不与世事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安贫乐道、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高远心态.

  • 标签: 中国 人格化 玉器 图腾崇拜 礼制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