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简介:田野调查是诸多学科共同使用的工作和研究方法,于2009年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效果如何,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从普查员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简介:摘要:血料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灰浆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工艺特色,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科技水平。本研究从血料灰浆的科技史入手,综述了传统血料灰浆的应用历史和制备方法,包括在油饰彩画地仗层、油漆地仗层、漆器和桥梁建筑等方面;结合各种现代科技文献评述了古代建筑灰浆中动物血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法;阐述了灰浆中动物血的功能,如加气作用、减水作用、防水作用、平整和抗龟裂作用等,探讨了血料灰浆的作用机理。此外,还简述了血料、蛋清、糯米、红糖、桐油等有机添加剂的复配问题。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血料灰浆科学性和局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对血料灰浆的研究和传统工艺的科学化改进,更好地为当今古建筑修缮保护服务。
简介: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高速推进的城市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走健康城市化道路已成为中国今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城市化新的内涵,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已成为政策要点。本文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重要机制,以包容性增长为出发点,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构建了涵盖资源与环境包容性改善、经济包容性增长、社会民生包容性发展、人口质量包容性提升、政策与制度包容性调整5个方面的健康城市化支持体系。通过建立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支持体系,可以指导和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简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通过GIS-ESDA空间分析框架,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测度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在空间聚集分布,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乡村性热点区空间结构主要以徐州-宿迁-淮安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并且不断向盐城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演变特征;县域尺度乡村性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的机理越来越显著;东北一西南方向乡村性空间差异较小,东南-西北方向乡村性的异质性则十分明显,空间差异较大。
简介:李塨不但是颜元的传人,更是颜元、河北夏峰北学及江南诸友集体培养的一个学者。正是李塨学术来源的这种多重性,使得他对颜元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改造的一面。之所以如此,最重要在于颜元学术本身的缺陷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考据潮流的挑战,使得李塨不得不到处结盟各派为颜元弥缝。但在兼容并包中,由于内圣方面所兼容的各种知识资源路径无法调和,外王方面康雍之际波谲云诡的政局使其无处下手,李塨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即便这样,北学也没有随着颜李学的衰落而亡,只是重新又落实到以夏峰北学为主体的北方儒生的日常伦理道德实践中。同时,也正是在李塨的这种失败中,在帝制中国时代,作为取悦皇权以培养忠臣孝子的实学的实质得以彻底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