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italica)、黍(Panicummiliaceum)、小麦(Triticumaestivum)、青稞(HordeumvulgatevaEcoeleste)、水稻(Oryzasativa)五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及1粒疑似大麦(Hordeumvulgare)的颖果。其他可鉴定的种属还包括野大豆(Glycinesoja)、紫苏(Perillafrutescens)、芸苔属(Brassicasp.)、萝卜属(Raphanussp.)、石荠苎属(Moslasp.)、拉拉藤属(Galiumsp.)、车前属(Plantagosp)、狗尾草属(Setariasp.)等。浮选结果表明,龙山及春秋时期,粟均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但小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至战国时期,小麦已与粟并列,成为主要作物之一。
简介:为了对一件六朝初期的铜鎏金铺首衔环进行保护,运用x光透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其鎏金层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得知鎏金层含有较高的金元素并有部分的汞元素,由于汞元素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其为鎏金器。根据浅绿色锈蚀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浅绿色锈蚀是有害锈氯铜矿(Cu2(OH)3Cl),必须对其进行除氯处理。而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中所示氯离子含量并不明显,并根据红外光谱的分析确认其为无害锈孔雀石(Cu(OH)2·CuCO3),但其影响了铺首鎏金层艺术欣赏价值,需采取措施将其清理,对位于铺首背面的则给予保留。保护修复过程中,尝试了先用去离子水浸渍填充鎏金文物毛细管后,再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快速处理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铺首左面鎏金层清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