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国时期,顾颉刚以“我们”与“他们”来划分新历史考据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边界,对唯物史观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主张“分工合作”论,坚持各自不同的学术道路,缺乏主动交流与实质合作。新中国时期,顾颉刚经历了“从抗拒改造到接受改造”的心路历程,既进行自我否定与批判,努力接受唯物史观,又无法完全放弃自己的学术理念,呈现出“融而不入”的矛盾状态。新历史考据学派的史学价值观塑造了顾颉刚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虽然他不断进行调整,但这种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价值观的异趣还是成为他思想痛苦的根源。顾颉刚对唯物史观态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学格局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史家寻求史学现代化、探索现代史学不同范式的努力。无论是科学史学范式,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都有其历史的和学术的价值,而史学现代化则需多元化的存在与探索。
简介: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简介:从段义孚在《人文主义地理学》发表之前的作品来看,他对于人的环境经验研究有如下基本观点:1反对生硬的量化记录,推崇基于丰富的感知觉的直接描述式地理学论文写作;2反对用偏狭的意象与心智地图来阐释人类的环境认知,推崇能够将环境认知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基模";3反对孤立地认识和使用"环境"概念,推崇富有人文精神且能够将环境概念容纳于其中的"世界"概念。对段义孚而言,现象学主要是一种哲学立场,而不是需要从形式上去模仿、从术语上去标示甚至被某些"定论"所绑缚的一种操作指南,因此,与其说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某种严格的"现象学方法",不如说他的工作体现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现象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