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人的能力可以分很多种,而思维能力则是各种能力的根本。经验证明,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思维能力由各种思维素质构成,所以必须从培养各种思维素质开始。思维的广阔性。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路宽。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都很注意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而只有认识到事物间的各种有机联系,认识程度才会愈深刻。在历史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较丰富的知识,是思维广阔性素质形成的前提。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把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单项的或全面的纵的比较,把同一时期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横的联系,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简介:<正>一、福科们的困境西方文化发展到后现代,意义消失了,“人”死了。如果走到后现代话语的背后,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一切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意义,并不一定非消失不可;“人”,也并不一定非“死”不行。然而这一切在西方却一定要发生。世界,本无所谓意义。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人,本是一个自然之子。西方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人造的话语产品。西方人却越来越发现,他们所赋予世界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把人带进了深渊;他们创造的理想的“人”,也把自己拖进了陷阱。因此,所谓消解意义,是消解他们曾经赋予的意义,所谓人之死,是他们曾经哺育的“人”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