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东亚地区前景的担忧,是许多人鼓吹“共同体”意识的另外一种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东亚似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像现在欧洲国家一样,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还是要重蹈欧洲国家的旧日覆辙,在融成共同体之前也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无疑,对东亚历史的再认识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目前东亚国家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徘徊在历史中。东亚国家间关系中时隐时现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历史的纠葛纠缠在一起。人们不仅要问:我们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础有多少?或者说历史能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什么?正是为了解读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个专栏。应邀参加本专栏讨论的作者有在国际学术界声明显赫的“学界泰斗”,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尽管他们的地位和视角不同,观点差异很大,但思考的主线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历史经验问题,每一篇文章都不乏予读者以启迪的真知灼见。我们相信这组文章会给“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学界朋友加入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东亚共同体”成功与否恐怕不是取决于对现实的把握,而是取决于对历史的超越。而重新认知和梳理东亚的历史,或许正是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
简介:2017年端午前夕的5月28日上午,一场纪念穆旦先生逝世40周年的活动在北京万安公墓举行。活动由北京椿龄文化书院、北京查氏联谊会、中国诗歌学会、传记文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举办。出席活动的有: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曾凡华先生、北京查氏宗亲联谊召集人查宗祥先生,北京椿龄文化书院负责人查正闰先生、穆旦先生直系亲属刘慧女士、穆旦先生家乡海宁市文联李慧明先生。查氏各界人士查秉枢、查
简介:印度─蒙古学会(TheIndo-MonsolianSociety)1990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市。该学会以向公众介绍蒙古、中亚、蒙古人的丰富的历史及相关文化为目的。由于成吉思汗与蒙古人的名字已发展为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传奇故事,因而对非专业人士而言,了解现代学者在蒙古及中亚学领域的研究与发现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学者们自己的工作亦相对湮默无闻,且与公众少有联系。许多学者均为造诣颇深的专家,其著作对普通公众来说又太深奥,因而对学会所举办系列讲座来说,找到中间的领域则意味着一种挑战。该学会以邀请包括历史学家、旅行家、考古学家等在内的专家阐明蒙古人与其他定居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的方式来迎接这种挑战。该学会近期举行
简介:1950年端午,我调离荆州地区,到湖北省民政厅任副厅长兼人事处处长。当时省民政厅厅长是黄宇齐同志,他是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部长兼民政厅厅长,他对党、对人民忠贞不二,德才兼备,平易近人,是一位颇受党内外干部及各界人士敬仰的好干部,大家都愿意与他谈心交心,做净友。特别是他能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我衷心地愿在他领导下,协助他工作,但不久中央调他到外地工作。在这期间,民政厅副厅长还有徐启明(南下老干部)、刘劲(武汉市民盟成员)。民政厅秘书长孔宪春,中共党员,当过我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副秘书长许XX。科长有谭原,系留用人员,国民党省府科长,系民盟成员;骆秋,老红军,共产党员。宫健
简介:首次国际蒙古学学者大会是于1959年举行的。在第一至第五届蒙古学家大会期间(1959-1987),国际蒙古学家大会的常设委员会一直在行使其职责。国际蒙古学学者大会的首任主席为B.锡林迪布(Shirendev)教授,秘书长为S.鲁布桑旺丹(Luvsanvandan)博士。1987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正式成立了国际蒙古学学会,并通过了其第一部会章:"国际蒙古学学会(以下简称IAMS)......是一个在自愿基础上的联合蒙古学学者及各国蒙古学研究中心的非政府的学术组织"(引自IAMS章程)。IAMS以鼓励与指导蒙古学研究,协助各蒙古学中心及蒙古学家的学术活动,促进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学者之间的
简介:大庆市文博学会从1995年成立至今,连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