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木质文物出土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不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处理就会发生快速的腐朽变化.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前对木材的材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为保护方法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从木材成分、含水率、干缩性、出土泡桐与新鲜泡桐干缩率比较、干燥过程中的电镜分析几个方面对泗水国汉墓出土的泡桐进行了材性研究.结果表明,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比新鲜泡桐的含量下降很多,但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却增加了,说明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在埋藏环境中可能更多地是受到褐腐菌的侵蚀.含水率的高低是反映木材腐蚀度一个重要指标,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平均含水率高达1211%,从弦向、径向、横切面的平均收缩率数值来看,出土的泗水国泡桐文物收缩变形很严重,从电子显微镜图片观察,细胞结构各向干缩特性与新鲜木材完全不同.由此可见,不能用常规木材的干缩特征和木材的变化规律来指导泗水国出土泡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时要结合木材本身的现状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
简介:1933年12月17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圆寂,噶厦(藏语,即西藏地方政府)除向中央报告外,还要求派大员入藏处理有关事务。国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1934年1月12日追封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任命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黄慕松为致祭专使,代表中央政府前往拉萨册封、致祭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入藏的准备工作及沿途活动黄慕松,广东梅县人,1884年生,早年留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回国后,黄积极在新军中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与了广东革命党人的反清举事,宣告广东独立。1912年南北议和,他来到北京任职,次年又受袁世凯派遣赴蒙古地区进行国防考察。也就是在这次考察中他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