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史记》述秦史多次提及"秦记","秦记"是特指一部史著,还是泛指秦国的历史记注的总称,史学界有不同意见,但《史记》记载秦史时,大量使用"初"字句式表示事件初次发生或者制度的初创,所记秦史以外的部分在表示相同意义时,却很少用到这种句式,这为认识"秦记"的属性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对比发现,"秦记"并不是特指某种秦国国家史书,而是司马迁对他所见秦国几种历史记录的一个统称。秦设有多系统史官,且留有互不交涉、形式有异的历史记录。司马迁著《史记》有着"疑则传疑"的原则,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刻意保存不同史料间叙述矛盾之处,也是"秦记"非特指一部秦史著述的证明。后世史家可能对残存秦国历史记录有过整理,编纂成《秦纪》,但至迟至班固时期就已经散佚。
简介:向达在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赴敦煌考察,他的身份问题即代表单位是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还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从目前所公布的档案资料来看,当时的组织单位并没有北京大学,而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中国地理研究所。向达是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之聘参加考察的,由於当时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形同一家,而史语所已有劳干、石璋如参加,向达就代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北京大学只是“请假一年”。由於考察中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北大就从开始的无所谓到积极的参与态度,向达也从开始的以个人身份“请假一年”到强调代表北大.柞为下次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奠定了基础。
简介:在晚清流亡日本时期,梁启超在多数时间内对于中国国民是否具备立宪国家国民所应具备的智识和道德能力,都抱有怀疑。梁对"人民程度"问题的看法,先后经历了亡日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在后一个阶段,即从光绪三十三年至辛亥革命爆发,梁一方面积极主张迅速召开国会实现君主立宪,一方面则对"人民程度"问题,拥有了一种更为现代、复杂和辩证的认识,尤其是对各种宪法制度本身对"人民程度"问题能予以一定程度的消解或规避的认识。梁启超对"人民程度"问题的思索历程,体现出儒家传统中高度精英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该传统之一元论和唯智论的思维方式,在遭遇政治现代性时,所呈现出的复杂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