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郭味蕖先生(1908—1971),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他出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的书香世家,先后在上海艺专和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学习,对中西画皆有涉猎,并临摹大量古画。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民族美术研究所和徐悲鸿纪念馆等机构。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后任花鸟科主任。精鉴赏,善画法,重视史学、画论、画法的综合研究。著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知鱼堂书画录》《知鱼堂鉴古录》《明清四画人评传》等书,极有价值。他的艺术生涯,紧跟20世纪的时代潮流,对艺术有着执着不渝的追求,以自己的学问、人品、艺术成就,享誉画坛。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范铸工艺发展的新阶段,极具特色的繁复透空青铜器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透空一词主要强调这类青铜器的空间结构特点。透空青铜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中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战国中晚期达到鼎盛,器物型制和附饰与楚文化青铜器相似,是在陶范铸造青铜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透空青铜器纹饰区都存在分型面,是陶范铸造技术范面修饰的延伸和发展,与失蜡铸件的软模根本不同。透空青铜器纹饰单元的小孔、交织的铜梗等,是范铸工艺的创新性运用。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铜盘附饰中的铜梗,其表面褶皱并非失蜡铸造的直接证据,而是典型范铸工艺中内腔流铜不畅的表现,是因为泥芯上流铜腔道过长或弯曲过多,与失蜡铸造无关。先秦透空青铜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是对范铸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简介: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大形势下,以自贡恐龙博物馆为代表的专业性博物馆因藏品专业、交通不便、陈改缓慢且大多不属于免费开放行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专业博物馆亟需转变思路,以专业立馆,以特色谋发展,其中成败的关键在于专业知识的高效传播。专业博物馆应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阵地展教、社区互动、流动外展等传统基础方式,同时还应对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将科普知识创意延伸,通过形式的灵活多变及多元的目标指向,积极开展"拓展活动",让社会公众成为过程主体,与博物馆互动起来。这类拓展活动可能会成为专业博物馆特色发展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