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孔飞力教授《晚清的起义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和社会结构研究》一书是七十年代美国的中国史研究走向新潮流的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1970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再版面对中国近代的种种新问题,本书作者从美国老一辈中国学家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注)转向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答案。本书描述了自十九世纪初期直到近代影响中国甚巨的“军事化”过程,其中探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许多问题。例如,近代史应当如何划界?其动因是什么?绅士阶层在近代作用的演变,这种演变如何影响了地方和全国政治。近代中国社会“军事化”的社会构造,它与地方行政贸易网络结构的关系,与地方宗教及家族组织结构的关系,绅士阶层的属性及其特点等等。尽管本书讨论的问题主要来自美国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但其中某些问题的提出及其着眼点对中国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也许有所启发。此外本书运用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内进行史学方法大讨论的学者们也会有所裨益。今将总括全书的新版序言及第一章第一节译出,希望有助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注)关于美国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参阅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1988年中华书局)一书.
简介: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围绕博物馆的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中的基础——馆藏结构建设问题,一直是被我们认识片面或所忽视的问题。博物馆的馆藏结构建设如何,是是否能够组织成功的陈列展览的关键,是博物馆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博物馆事业建设成就好坏的一个方面的标志。我把博物馆馆藏结构建设问题提到如此高的程度来认识,并非有点小题大作,因为博物馆的馆藏结构,确实象一把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博物馆职能的发挥,我们在博物馆的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项业务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诸如文物藏品不全、有关资料、档案、照片不全等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也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的看法又不尽相同,在过去发表的
简介:<正>全部亚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盛衰周期之一,发生在八至十三世纪的华北。这个经济周期的标志,是一个以开封为中心的颇为复杂的区域经济的演变。它的发展,开始于755年的安禄山叛乱,在唐朝余下的岁月中还只是逐渐加速,在十世纪和十一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急剧推进,并在1100年前后的数十年中达到平衡。对于此一区域经济发展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必要作简要的概括。随着唐朝的衰弱,开封日趋重要。开封地位的上升,主要以牺牲洛阳为代价。洛阳地处开封之西,是唐朝的第二首都,其位置在战略和防御上都更为重要。洛阳和开封都与大运河相接,开封则更靠近华北平原的中心(较洛阳约近190公里)。在该区域人口重心持续东移的
简介:评价一本志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例的得失。因为体例是编纂志书的“纲”,是统一全书的准绳。用体例规范全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从而提高其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体例一词,方志界有多种解释,有曰“体例是志书组织和归纳材料的形式”,或曰“志书体例,就是志书独特的编纂形式”,并指出:它是由体裁、结构和章法三个要素所构成;还有解释为“是志书的体裁凡例”;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虽然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但不管怎么说志书体例含义的外延部分主要包括志书的体裁、结构、篇目与编写方法等要素。体例对于内容来说,是表达形式,如果内容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