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1893—1984),江西九江人。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学士、芝加哥大学心理硕士。早年任江西教育厅长3年。他在教育厅设智力测量所,并创办省立乡村师范5所。他于1930年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想开拓教育新途,探索社会教育。1931年,江得知江苏教育学院设有民众教育系和农事教育系,认为民众教育就是自己社会教育思想的萌芽。他即至江苏教院任教务长。1934年北大与北师大聘他为教授,时因其醉心于无锡社教实验而未往北京接聘。"江教"学生有一年在乡村实习,江老师常留宿农村,指导夜校等工作。同时发表许多论文。江苏教院出版《江民众教育论文集》,并著有《成人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等,译有《成长的学习》(桑戴克著)、《普通教学法》(斯特尔著)等。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标签: 民众教育 社会教育学 系主任 社教 电化教育 大学教授
  • 简介:裕时(1877-1940),原名裕大,字元伯,皈依佛门后,法号元白,湖北宜昌三斗坪人。在汉阳兵工厂工防营当兵时,被送到湖北武备学堂读书,因读《鉴略》颖悟过人,受到张之洞的重视,被送往日本深造。1903年8月,26岁的裕时到达东京,进入振武陆军士官学堂学习,因在校阅读、宣传革命书刊被开除学籍,继而转学法政。后结识孙中山与黄兴,与同为宜昌人的黄恺元、高冈、全敬存、吉甫、杨征祥等一道入同盟会。32岁回国,与蔡锷、赵恒惕、唐继尧去广西,担任龙州讲武堂监督兼龙州新军邑龙统带一职。

  • 标签: 先革命 礼佛老人 老人陈裕时
  • 简介:在儒家的礼仪文化体系中,与乐相辅相成,两者的关系形同天地,《礼记·乐记》说:“乐由天作,以地制。”礼乐结合就是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乐者,天地之和也;者,天地之序也。

  • 标签: 礼仪文化 《礼记·乐记》 中国
  • 简介:作者在对曹元弼的《经学》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有标点错误,本文共指出27处标点错误,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校证,减少《经学》整理本的错误,为读者提供更精审准确的版本。

  • 标签: 《礼经学》 标点 校证
  • 简介:作者钱交教授,是著名学专家,曾著《三名物通释》、《三辞典》(均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颇得学术界赞誉。为便于学者了解礼制发展的全貌,钱先生以近九秩高龄而撰《三通论》。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49.5万字,定价4O兀。该书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织编辑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全书共四编,《书编》介绍《仪礼》及《古经》、《周礼》著作时代、大小戴《礼记》及《古文记》、书学者及重要著作等;《名物篇》包括衣服、饮食、宫室、车马、武备、旗帜、王瑞、乐舞、丧葬等内容;

  • 标签: 三礼 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论 宗法制度 古籍整理 研究状况
  • 简介:朱子《家》是自南宋以来影响-最大的“庶人书”,它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儒家文化圈内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社会及家庭仪礼的范本。当下的中国虽然已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但儒家文化的影响还是存在,《家》中规定和倡导的许多礼仪当代还在传承与实践。

  • 标签: 《家礼》 实践 朱子 儒家文化圈 黄龙 祁门
  • 简介:《编书与读书》(书海出版社1992年版)是重庆出版社编辑秦树艺同志的一部新著,依据内容及文体而划归三辑。第一辑写“专业编辑工作的点滴感受”。编辑有许多琐细但关系重大的工作,然而因为屑小很少有人撰文议论;但树艺同志却注意并且认真著出文章来。如《为了一个标点符号》、《把好看清样这一关》、《寄信与收信随想》等。第二辑提倡“著一点书评。文章的篇幅不妨短小

  • 标签: 专业编辑 出版社编辑 缘编 作者观点 书海出版社 一本
  • 简介:《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为称霸天下,率领诸侯之师征讨南方的楚国。齐国国相管仲指责楚国的罪状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没成想楚国的答复不卑不亢、柔中有刚:'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

  • 标签: 昭王南征 缩酒 寡君 守礼 千乘万骑 方岳
  • 简介:宴飨是周代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场合的具体礼仪细节有所不同,但普遍施行于上层贵族,甚至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宴飨的功能性,包括亲宗、敬友、安宾、乐民四部分。从同宗到民众,从同姓到异姓,宴飨影响所及体现出周人交往圈络的多元化,也表明在宗法制度下,周人的交往具有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属性。

  • 标签: 周代 宴飨礼 功能
  • 简介:2004年5月7日,一个曾在河南以至全国风云一时的人物张钦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临终时他说,他是从农民中来的,他要回到农民中去,要把他葬在家乡兰考张庄.

  • 标签: 张钦礼 礼悲剧
  • 简介:王朝衰亡是古代史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在王朝衰亡、崩溃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社会勤荡,常常带来历史记述的缺失或亡佚,加上继起王朝特定的历史编纂立埸,使得相关研究困难很多。在这种情况下,

  • 标签: 古代史研究 永恒主题 历史编纂 王朝 衰亡
  • 简介:对于中国传统礼制的演变,欧阳修在《新唐书·礼乐志》序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认为三代的礼乐能够推行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而唐朝考订文甚备,贞观、开元之间的礼仪实践也很兴盛,却不能追踪三代,是因为“具其文而意不在焉”,所以说唐代的礼乐已成“虚名”.

  • 标签: 国家社会 礼书 唐宋 文昌 中国传统 礼乐
  • 简介:《上博楚竹书(四)·内》之篇题文献无征,且与传世文献存在不相契合之处,其义难解。从文字学角度来看,极有可能作“大礼”。“大礼”用作篇题,正合篇章内容。“大礼”用作篇题也有例可考。故《上博楚竹书(四)·内》之篇题当非“内”,而应作“大礼”。

  • 标签: 《内礼》 篇题 “大礼”
  • 简介:魏晋时期的郊祀发生了不同于两汉的变化。在政治分裂、皇权衰微的背景下,郊祀天地、祭祖的规模比起两汉要小,但就内容看,受郑玄或王肃说影响的郊天、祭祖细节不断精致化。因此虽然整个魏晋时期经学偏枯,皇权不振造成郊天和祭祖的俭约,但从中国古代王朝祭礼的整体发展来看,魏晋的郊天、祭祖正是内容趋于精致、理性程度不断增强的承上启下环节。

  • 标签: 郊祀 政治分裂 郊天 礼志 理性程度 精致化
  • 简介:两晋郊祀是国家祭祀制度中的最高礼仪。这一礼仪包括南郊和北郊祭礼。南郊祭祀的主神为天;北郊祭祀的主神为地。在所祭的主神之外,还有配祭神和从祀神。两晋郊祀具有完整连续的仪节,但是,两晋郊祀不重视以乐舞相伴,因而,与传统的郊祀具有一些差别。并且,郊祀也不能按规定时间举行,所以也就冲淡它的影响。两晋郊祀对主祭者与助祭者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正是他们现实的政治地位在郊祀礼仪活动中的体现。由于对郊祀神祗信仰色彩的减弱,所以,也就很难影响两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发展。

  • 标签: 两晋 郊祀礼 祭弄己
  • 简介:《家.通.祠堂》“易世则改题主而递迁”注云:“大宗之家,始祖亲尽则藏其主於墓所。……其第二世以下祖亲壶,及小宗之家高祖亲尽,则迁其主而埋之。”又《丧礼·大祥》“告迁於祠堂”注云:“若有亲尽之祖,而其别子也,则祝版云云,告毕而迁於墓所不埋。”上注“始祖”,显然指大宗始祖别子。

  • 标签: 《家礼》 始祖 朱子 祠堂 丧礼
  • 简介:本文对宋金《志》进行比对,考证出《金史·志》脱漏亡佚目数十条。《宋史·志》、《政和五新仪》之礼仪,金朝大致都实施过,未见《金史·志》栽录者,实为脱漏或元人修史时未修入内。金朝主动模仿或说移植汉制礼仪,始于熙宗;主动实施汉制礼仪且有一定规模者,当是海陵王;世宗、章宗两朝则集其大成,并尽可能按照唐宋典实施。《金史·志》缺漏有关农业的目,或与女真族起于渔猎有关。然金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一些应该具有的皇朝礼仪,金朝阙而不栽,当是史料缺佚所致。宋朝特有礼仪,金朝并未施行,其情可以理解。金朝未设某些礼仪,还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金朝实行的是汉制五礼制度体系。

  • 标签: 宋朝 金朝 礼志 礼制 五礼制度
  • 简介:“吉”系《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记五之首,其次为凶、宾、军、嘉(亦作佳)四。由于十三经(其中特别是《周礼》、《仪礼》、《尚书》)历来就有对其真伪、年代、作者和意义等方面,歧义繁多,争论不休,至清代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皇清经解》即是很好的证

  • 标签: 《周礼》 吉礼 祭祀礼仪 民俗文化
  • 简介:中外友好交往活动中,各国领导人、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以及部分港台同胞、海外侨胞赠送给中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的艺术品,被称之为“国”。“国”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是新时代中外友好交往历史的实物见证。

  • 标签: 国礼 中国 外交活动 民族文化
  • 简介:契丹国家的礼仪生活由来已久,但是文本形式典的编修却开始于辽朝建立之后。辽太祖在位期间辽朝第一次修订典,其后太宗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礼俗的同时,引进了大量的中原礼法,这为后世辽朝典的编修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奠定了实践基础。兴宗之后,随着王朝的发展和汉文化影响日深,辽朝的典经历了不断的修订与完善。从辽朝典编修的历程和今本《辽史·志》中所保存的内容来看,对契丹传统古的丰富、改造和对中原典的借鉴、吸收,是辽朝典的重要特征。

  • 标签: 辽朝 礼典 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