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何谓驱傩“傩”的本义是“行有节也”。如《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传曰:“傩,行有节度”。很显然,这与驱傩之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据《正字通》:“(?),同傩,为‘奈何’之合音”。《说文通训定声》:“傩,假借为(?)”。当“傩”与“(?)”通假时,“傩”的含义也就变为驱逐疫鬼之意了,《玉篇》:“(?),惊驱疫疠之鬼也”。《论语·乡人傩》集解:“傩,驱逐疫鬼也”。驱傩的缘起驱傩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驱傩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礼仪,其起因有如下诸说:一种是《汉旧仪》说,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虎;一居若水,
简介:松花顶是乐都境内一座常年积雪且高耸入云的名山,也是当地土、汉、藏、蒙古等民族的圣山。也许是这座山峰很像"松花",还是自身高大秀美的缘故,自从有
简介:大凡到峨眉山游览的人,大都要登金顶,而登上金顶的人们,却都想看看著名的金顶奇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当然,要看到这些奇观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的。这里把四大奇观一一介绍,以飨读者。金顶日出:每当晨曦初露,星空万里,沿华藏寺至卧云庵的摄身崖边,便挤满了等待观日出的人们。只见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发白,透出缕缕红霞,一团紫红从云缝中缓缓升腾,渐渐明亮,耀然一蹦,顷刻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朝霞满天。一时间,峨眉山金顶充满一派生机。金顶云海:如白绒铺地,似大海波涛,宽阔无比,变幻莫测,千姿百态,渺渺茫茫。云层时开时合,随风摇曳,群峰忽隐忽现,悠然飘浮。云涛时而疾驰翻滚,时而舒展飘逸,时而撞击在山崖之壁,时而穿行于杉林之中。峨眉雄峰,顿时犹如海岛,景色蔚为壮观。金顶佛光:每当白云平铺,日头斜照,薄雾飘舞之际,站在摄身崖边,背着太阳下看,云面上便呈现七彩光环,明亮艳丽,或大或小,小如簸箕,大到就是用超广角镜头也拍不全。有时还会同时出现几个光环相互扣在一起的景象。人影被摄入光环内,人动影随,各自只能见到自己的身影,妙不可言。佛光又称之为宝光、祥
简介: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不能不令我联想起一些中国近代名人与澳门的历史情结。如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曾于1838—1839年,两次为禁烟大事巡察澳门的历史盛况和文化遗迹;又如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他曾于辛亥革命前的1893年在澳门与土生葡人费尔南德斯一起创办《镜海丛报》,并以“编辑”、“主笔”、“孙逸仙医生”等匿名,发表时论、抨击时局、答问读者,直至成立同盟会澳门支部、酝酿组织反清讨袁、发起辛亥革命的历史情景;当然,更不能不令我联想起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他的童年曾与澳门和母亲与他共编词曲的澳门民谣《顶硬上》等历史细节。下面,即以此为重点简录六段文字:〔一〕据澳门文化司署出版的1996年春季号中文版第26期
简介:通过以《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为例,借鉴“传播学派”、“历史地理学派”等理论与方法,考察其在汉字文化圈的传布与相关问题。盖以此经虽属伪经,然宋以后传本不少.西夏、辽、金乃至朝鲜、日本、越南均保存有许多版本,甚至还有回鹘文本的保存。经考察,我们发现其流行阶段与传播路线呈现:唐宋时期,以西北为主,从唐代敦煌写本,西夏、辽的刻本,金的石刻经幢,到南宋的雕版印刷为一阶段;明代大量刻本印行普及,并透过传输,进入东北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越南,为东亚汉字文化圈接受而有翻刻、谚解,此为另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