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庆祝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成立30周年,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andArtsinHildesheim,Germany)将于2018年1月举办“加固与交流——文化遗产的加固材料与方法:跨学科对话”国际研讨会,旨在促进文物保护的跨学科交流。会议将展现最新研究成果,就新方法对其他类型文物的适用性进行讨论,以启发新思路。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跨学科交流 国际研讨会 加固材料 学科对话 会议通
  • 简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满足城市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城市建设包括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布局、系统设计、综合治理,城市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介入,并以问题为导向,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进程更加规范科学。既要避免标新立异的专业主义,又要避免政绩作秀,还要避免坐而论道缺乏建构的批判惯性,以往的城市研究常常是单向度或者主从性的思维逻辑,起主要作用的是专业逻辑、政治逻辑和文化逻辑,四个逻辑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行为轨迹及其关联性的数据逻辑,应当成为对以往城市研究的重要补充,甚至是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和范式。

  • 标签: 多学科 城市研究 框架 方法
  • 简介:2015年10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以下简称"清史室")主办的"清史室与清史学科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所长卜宪群、清史室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硕士等参与讨论。与会者围绕"清史室与清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主题,就清史室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清史室未来发展设想.

  • 标签: 座谈会 清史 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综述
  • 简介:“古物”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近现代以后,“古物”这一概念为“文物”所取代,研究从以“文”为主的东方模式转向重“物”的西方模式。在现代学科体制下,文物获得了新的意义,从指称“礼乐制度”到古代之物的扩展,“物”成为文物价值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文物概念涵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学科体系下制度化的过程,阐释文物概念的社会定位及文化意义,探讨文物在实际保护行动中的操作性问题,以资建立历史建筑名录参考。

  • 标签: 文物 历史建筑 现代学科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写作完成,是国史学科体系和构建国史中的社会史的基本框架的创新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的历程、特征和规律,这里的"社会"是个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并列的"小社会",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民生和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出发,新中国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据此可以梳理出新中国社会进步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新中国60余年的社会发展历程,成就突出,问题也不少,但是除了一个时期的工作失误和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以外,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不足、不平衡造成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进步的过程。希望这本即将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能够对丰富国史、党史的学习有所贡献,也能够对推动中国今后的社会建设、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撑。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社会建设 社会发展 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