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含量高于总含量的情况,对氨测定过程和总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含量高于总含量是由于总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总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 标签: 氨氮 总氮 金属离子干扰 标准曲线 消解时间
  • 简介:安全生产人命关天,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生产监管方式有所改观,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高发势头得到遏制。在“三期叠加”阶段,全生产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事故发生起数有所下降.但各类事故对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冲击却愈为强烈.社会对安全监管方式和监管能力产生了疑虑。

  • 标签: 安全生产事故 监管方式 叠加 人民群众 事故发生 安全感
  • 简介:摘要:生活、化工等污水处理厂因进水营养物质不均衡,C/N比失衡,需引进外界碳源为反硝化脱提供营养物质。为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探讨不同碳源在活性污泥脱系统的脱效率及经济效益,本文对不同碳源的脱效率进行实验小试探讨。

  • 标签: 碳源 反硝化 脱氮
  • 简介:采用纳氏试剂法测定废水中氨含量,其不确定度来源于标准曲线、取样体积和样品的重复测定,通过对测定过程涉及到的标准储备液、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拟合、取样体积、移液管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废水中氨不确定度的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的所有来源。

  • 标签: 废水氨氮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在总测定过程中,空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试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空白值经常存在偏高的情况,加大了系统误差.如何降低分析空白实验值,保证分析样品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成为测定过程的关键之一.本文从试剂影响、器皿影响、操作过程影响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全面分析,并以实验数据予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空白值的手段和措施,以指导实验室操作实践.

  • 标签: 环境工程 总氮 过硫酸钾 空白实验 水质分析
  • 简介:纳氏试剂光度法是污水中氨测定广泛采用的方法,文章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实验室环境、水样预处理、酒石酸钾钠和显色温度、显色时间、pH值等实验条件对氨测定精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善实验室环境,在20~25℃、显色15min、显色后pH值为13的条件下,用滤膜代替滤纸,向酒石酸钾钠中加入NaOH煮沸浓缩定容能显著提高氨测定的精准度.

  • 标签: 纳氏试剂光度法 氨氮 预处理 酒石酸钾钠 反应条件 精准度
  • 简介:基于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选用两段SBR工艺生物脱技术,解决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而氨去除率不高的难题。同时对其脱规律作了研究,找到SBR2是脱的关键环节,并分别对SBR2硝化反硝化阶段pH和DO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用这两个参数作为系统自动控制的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氨氮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燃煤锅炉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其运行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燃煤锅炉在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燃煤锅炉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燃煤锅炉效率和低综合优化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燃煤锅炉 效率 低氮 控制
  • 简介: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细菌的生长与总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环洞庭湖坡耕地磷流失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以环洞庭湖红壤坡耕地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秸杆覆盖3000kg/hm2(A)、常规施肥+秸杆覆盖6000kg/hm2(B)、常规施肥+地膜覆盖(C)对玉米生长和面源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其中径流量较CK减少了18.7%~25.3%,而泥沙流失量减少了11.3%~24.5%.覆盖处理A、B、C总流失量分别降低33.6%、41.9%、48.3%;磷总流失量,覆盖处理A、C分别降低15.4%、21.6%,而覆盖处理B与CK相近.秸秆与地膜覆盖有利于玉米增产,秸秆与地膜覆盖不仅一定程度提高磷化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而且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红壤坡耕地 农业面源污染 秸秆与地膜覆盖 肥料利用率 洞庭湖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藻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藻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磷源对双胞旋沟藻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藻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藻的生长情况取决于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藻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水质监测中氨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展开研究。介绍了水质监测中氨测定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影响氨测定的因素,包括样品处理的影响、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环境因素的干扰。探讨了如何优化样品处理过程,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并监控和修正环境因素,以确保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水质监测 氨氮测定 因素与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然而,工业排放的废气仍然是影响中国生态环境的一大障碍,其中火电厂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尤为突出,严重危害了中国的空气质量。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控制火电厂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电厂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包括了解目前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物的危害程度、污染物的控制策略、污染物的控制目标以及污染物的控制策略。

  • 标签: 火电厂锅炉 低氮燃烧 改造 运行优化
  • 简介: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氨降解菌AD-5,研究了温度、pH值、摇床转速以及接种量对降解菌AD-5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AD-5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培养基pH为7,最适宜摇床转速为120r/min,100mLLB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的接种量为6.0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AD-5具有更高的活性。菌种AD-5对氨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氨的残留浓度Y与时间X符合方程Y=73.3836e(-0.07722)X。

  • 标签: 氨氮 氨氮降解菌 最佳培养条件 动力学
  • 简介:为有效降低水中硝酸盐和磷的污染,采用两级电解法对水中的硝酸盐和磷进行去除试验,考查不同电极体系、不同电压等因素对硝态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电解采用催化-钛极板体系效果最好,60min后对20mg/L的硝态去除率达到92.30%;二级电解改用不锈钢-钛极板,35min后对5mg/L的磷酸根去除效率达到90.25%。实验表明,该两级电解体系对水中硝态和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标签: 脱氮除磷 两级电解 催化极板 电压
  • 简介: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属急性毒性基准最大质量浓度(CriterionMaximumConcentration,CMC)为0.093mg/L。以保护95%水生生物为目标的河水氨控制目标分别为4.37mg/L(水温T≤12℃)和1.73mg/L(水温T〉12℃)。根据再生水补给河流的不同比例(体积比),计算再生水的氨控制目标。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体要求和CMC值,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2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控制目标分别为1.7-2.6mg/L、0.6-1.7mg/L和1.7mg/L;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Ⅳ、Ⅴ类水体要求,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5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控制目标分别为4.4-7.2mg/L和4.4-6.7mg/L。当河水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时,推荐再生水的氨控制目标为1.7mg/L(水温T〉12℃)和4.4mg/L(水温T≤12℃)。

  • 标签: 环境学 生态风险评价 再生水 氨氮控制标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质标准
  • 简介:摘要:在火电厂的运营中,锅炉低燃烧改造可利用调控燃烧参数,提升燃烧效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运行优化调整通过控制燃烧过程中的空气和燃料的配比,实现锅炉的稳定运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为此,本文以火电厂锅炉低燃烧改造要求为基准,以探究其运行优化策略。

  • 标签: 火电厂 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运行优化
  • 简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和农业土壤磷的不断积累,农田磷有明显向土壤深层淋失的现象.前人研究表明我国亚热带区在高强度农业生产和大量施用化肥的作用下,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拟以中国亚热带区典型代表性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区域耕作土壤调查、室内模拟测定、原状土柱试验和田间定位观测等方法相结合,评估亚热带耕作土壤磷素淋失环境风险.研究表明:1)稻田土壤有效磷饱和容量区域差异较大;2)长沙红壤稻田土壤有效磷饱和容量(47.6mg/kg)显著高于湘阴湖积物稻田(39.2mg/kg);3)施用牛粪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pH值,更够防止稻田土壤酸化和控制污染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活性.

  • 标签: 磷素淋失 临界值 耕作土壤 亚热带
  • 简介:为了提高污泥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溶出率,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效果,研究了水热温度对污泥中碳、、磷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加速了污泥固体有机物的溶出和水解,提高了污泥中碳、、磷的溶出效率。在水热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提高了168.76%,氨和总达到最大溶出率。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磷酸根和总磷的含量明显降低。

  • 标签: 水热处理温度 剩余污泥 碳、氮、磷
  • 简介:为揭示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其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碳酸氢铵及尿素2种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质量浓度变化,总结了"3"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周期内褐土土柱淋滤液中,氨最高质量浓度为13.33mg/L,硝酸盐为15.25mg/L(H-N-1土柱),土壤中氨吸附作用大于硝酸盐。建立了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可以用所建模型对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过程进行定量预测。

  • 标签: 环境学 氨氮 硝酸盐氮 包气带 迁移转化 河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