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免疫检验前质量控制,控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标本保存质量控制和仪器选择质量控制。结果控制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检验指标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免疫检验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加强其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及仪器选择等各个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显著降低检验标本的变异指数。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前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结果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5例作研究样本,并对不同采血部位、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末梢血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静脉血,而血小板计数高于静脉血,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本组患者在采血后6h内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采血6h后检验数据,而血红蛋白低于采血6h后检验结果,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加强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前实施传统质量控制对策的时期,作为对照组;另选自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的时期,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随机抽取500例尿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时期当中,尿液检测的标本情况,从中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并于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对比观察两组尿液检验报告的质量,统计其合格概率。结果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98.00%,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82.00%,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尿液常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质量控制在尿液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接受尿液检验的246例尿液样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检验方法,研究组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前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以及检验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合格标本发生率为10.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检验满意度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进行检验分析前应用质量控制可以加强尿检标本的保存、采集、输送以及检验等环节工作的质量控制,降低检验不合格率,提高检验工作效果和准确性,从而确保工作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医学,各种先进的全自动化检验设备以及各种完善的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可靠。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依照国际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须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和SOP文件,它是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实验前质量控制延伸至实验室之外,直接或间接与医护人员、病人有关,由于TQC这一概念对医护人员还比较模糊,他们认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所以,实验前质量控制不被了解、重视,容易忽略,可是实验前质量管理是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实际工作中发现的许多误差甚至极端值,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实验前阶段的影响,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占整个实验室误差的70%。因此,检验医师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实验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实验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细菌检验效果以及其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02月~2014年02月本院收治的各科室患者,严格按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进行采集制定检验标本2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检出率分别97.07%、93.80%、88.89%、90.10%、87.50%、80.20%。创伤组织细菌合格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标本;粪便细菌合格率最低,明显低于其它标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参照细菌标本采集标准,在运送与处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正确选位标本取样,在采集源头上加强对标本的保护,妥善保存及处理细菌标本,以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临床细菌检测效果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措施,为提高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细菌检验室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采用常规管理,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对临床细菌检验室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比较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与质量控制管理前相比,进行质量控制之后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尿液标本检验合格率、粪便标本检验合格率、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合格率、痰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创伤组织标本检验合格率明显提高,而且这些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高,与常规检验手段相比能够大幅度提升检验的精确性。结论加强对细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细菌检验效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制订质量控制策略,保证今后的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1800份细菌标本检验资料,临床细菌检验的标本主要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创伤组织标本以及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观察其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并探讨相关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收集的1800份细菌标本中,其中检验质量合格的标本共有1582份,总合格率为87.89%,其中血液标本的合格数为328例,合格率为93.71%,痰液标本的合格数为204例,合格率为76.12%,与其他的标本的合格率比较,痰液标本的合格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在检验中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以及保存等相关制度,操作中防止污染,以上措施均能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血液细胞临床检验当中,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以及主要方式。 方法: 选择 2017 年 1—12 月期间我院 200 例血液细胞临床检验样本为主要分析对象,选择不同配比的抗凝剂进行稀释处理,并且检验血液细胞样本不同放置时间情况下的具体检验情况。 结果: 不同配比抗凝剂稀释后的血液细胞样本在对比后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放置时间下的样本相关检验数据对比也存在较大差异( P < 0.05 )。 结论: 对于血液细胞的临床检验,其质量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样本抗凝剂配比以及放置时间等,检验人员需要注意相关因素,并选择科学方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