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滴鼻液的质量标准。方法用HPLC法对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进行鉴别;用HPLC法对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mol•L-1醋酸铵(用冰醋酸调节pH3.0)-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HPLC法检测出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盐酸麻黄碱在156.25~1250.00µ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n=5),RSD为0.9%。呋喃西林在3.12~25.00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5%(n=5),RSD为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且专属性强。

  • 标签: 呋麻滴鼻液 盐酸麻黄碱 呋喃新林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制备滴鼻液及测量其中呋喃西林与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旋光仪测量法测滴鼻液中呋喃西林与麻黄碱的含量。结果在1~10μg?ml-l浓度范围内,呋喃西林在0.018%-0.022%(g/ml)范围内合格;盐酸麻黄碱在0.9%-1.10%(g/ml)范围内合格。

  • 标签: 复方呋麻滴鼻液 制备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方辛夷滴鼻剂中木兰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水(35164);流速为1.0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木兰脂素的质量浓度在0.977~1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3%,RSD为1.91%。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辛夷滴鼻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法 复方辛夷滴鼻剂 木兰脂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探析醒鼻通窍滴鼻剂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此次参与研究的6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3年1月—2024 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针对小儿过敏性鼻炎采用我院自拟醒鼻通窍滴鼻剂,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广大患儿家属的好评,可在医学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醒鼻通窍滴鼻剂 小儿过敏性鼻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滴鼻液是医院常用制剂,原标准采用双相中和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其终点不易掌握。该制剂中有关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据报道有双波长法、吸收度线性组合法、比色法等,操作计算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根据在盐酸麻黄碱的最大特征吸收峰区内,呋喃西林的吸收峰形钝

  • 标签: 呋麻滴鼻液 盐酸麻黄碱含量 光谱法测定 导数吸收光谱 医院药学 二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XDB-C18柱(4.6mm×250mm,5u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三乙胺5ml,磷酸4ml,加水至1000ml,用稀磷酸或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乙腈(8515)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为1.0ml·min-1;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盐酸麻黄碱线性范围为4.98μg~34.86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0.90%。呋喃西林线性范围为0.10μg~0.7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为1.30%。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 标签: HPLC 呋麻滴鼻液 盐酸麻黄碱 呋喃西林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滴鼻液加入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0月之间,在我院选取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单盲法和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滴鼻液加入地塞米松治疗,B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的平均分为(1.5±0.2)分,B组为(0.5±0.3)分,对比差异显著,且A组患者的PEFR、FEV1、lgE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过敏性鼻炎 呋麻滴鼻液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膜外剖宫产术后体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进行腰硬膜外剖宫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即去枕平卧6h;观察组护理内容更改为6h内不可以抬高头部,适当活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活动下肢和屈伸运动,每1h的翻身按摩。结果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6h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腰背痛、上肢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而骶尾部压疮、头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体位的护理干预未增加腰硬膜外后头痛的发生,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舒适度。

  • 标签: 腰麻硬膜外麻 术后体位干预 被动活动
  • 简介:摘要本品为广谱的第二代头孢菌素,对于病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活性,并对许多β-内酰胺酶稳定,尤其是对肠杆菌科中常见的质粒介导酶稳定。目的讨论头孢辛(Cefuroxime)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可用于术前或术中防止敏感致病菌的生长,减少术中及术后因污染引起的感染。如腹部骨盆及矫形外科手术、心脏、肺部、食管及血管手术、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预防感染。

  • 标签: 头孢呋辛 (Cefuroxime)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品中硝太尔的光稳定性极差,我们通过研究确立了硝太尔稳定检测的溶剂和方法。方法采用迪马DiamonsilC18柱,250×4.6mm,5?m;以乙腈水(4060,V/V)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硝太尔在16~160?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线性,回收率可以达到99.71%。结论最终确立的液相检测方法与现有方法比较,能够准确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更加先进可控。

  • 标签: HPLC 高效液相 硝呋太尔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头孢辛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于 2017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选取使用头孢辛治疗时诱发不良反应的 60例患者。分析患者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结果:注射给药方式易发生不良反应,占比 95%;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要表现形式,占比为 70%;给药 10-30min内易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 80%。结论:临床上,使用头孢辛治疗时易发生不良反应,应重视头孢辛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促使合理用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头孢呋辛 给药方式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纳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重信讲义,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和玉龙县等地,不仅能歌善舞,擅长吟诗作画,而且还做得一手美食,如火腿粑粑、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酿松茸、清蒸虫草鸭、贝母鸡、糯米血肠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可能当数懦米血肠.

  • 标签: 美味 少数民族 民族特色 玉龙县 雪莲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次脊与脊复合硬膜外两种麻醉方法下,在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方面的差异。方法入选62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脊组合脊复合硬膜外组,每组31例。脊组采用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的传统方法,脊复合硬膜外组先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用阻力消失方法确认硬膜外腔后,注入1ml的空气,然后用针内针技术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同等剂量和配方的局麻药。比较两组在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差异和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所使用的麻黄碱的剂量。结果单次脊组和脊复合硬膜外组两组病人在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黄碱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脊复合硬膜外提高剖宫产病人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仍值得怀疑。

  • 标签: 麻醉方法 脊麻复合硬膜外 剖宫产
  • 简介:摘要头孢辛酯片适用于儿童咽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及脓疱病等。片剂创用于十九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随着压片机械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头孢辛酯片处方工艺进行研究。

  • 标签: 头孢呋辛酯 处方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疾病治疗当中,利用头孢辛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原因、患者临床表现等。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内因接受头孢辛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具体的给药方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科学分析,并予以总结。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出现头孢辛不良反应多为静脉滴注给药,患者临床表现类型较多,多个器官受到影响,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未出现死亡,患者最终情况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在临床应用头孢辛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时候,医生需要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严格做好头孢辛的使用监督工作,杜绝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头孢呋辛 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 临床表现 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