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情绪失调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出现多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共同潜在因素,并与一系列负面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结果有关。对ASD患者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ER)能力进行客观测量并合理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ASD患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ER技能差,较少使用各种适应性ER策略(如认知重评、接纳),更频繁地使用非适应性策略(如抑制、重复行为)。ASD核心症状与ER损伤及其与功能结局、精神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复杂,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ASD患者ER神经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的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发展。近些年研究表明,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基于正念的ER障碍干预方法对于改善ASD的ER技能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文章强调了ER障碍在ASD中的作用及将ER纳入ASD患者的常规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调节 心理健康 干预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环路异常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关系密切,目前对神经环路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就近年来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的神经环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首先,结构连接研究显示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环路是重复行为的基础,其子通路和子通路中的动态分子调控异常是重复行为的原因;杏仁核内环路缺陷,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兴奋-抑制水平失衡及差异激活与社交行为障碍相关。其次,功能连接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功能连接模式存在差异性,特别指出幼儿存在不同表型的神经环路异常功能连接模式:社交环路的功能连接减少和感觉运动环路的功能连接增加。这些为未来揭开特定神经环路是如何参与孤独症特定行为产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环路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的感知觉特征及其与孤独症广泛表型(broad autism phenotype,BAP)核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名育有至少一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父母(ASDp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8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父母为对照组(TDp组)。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成人感觉史量表(adolescent/adult sensory profile,AASP)以及孤独症广泛表型问卷(broad autism phenotype questionnaire,BAPQ)分别评估两组被试的感知觉及BAP核心特征。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比较两组被试AASP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间的差异,然后对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分量表分与BAPQ量表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SDp组AASP总分为(133.67±26.10)分,BAPQ总分为(97.26±21.07)分;TDp组AASP总分为(142.09±27.67)分。与TDp组相比,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F=6.852,P=0.009)以及感觉敏感(F=7.163,P=0.008)、感觉回避(F=12.624,P<0.001)和低陆录量(F=7.710,P=0.006)三个分量表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SDp组中,AASP总分与BAPQ总分、刻板、冷漠以及实用语言缺陷分量表分均呈正相关(r=0.557、0.531、0.333、0.571,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感知觉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存在差异,且其感知觉特征与已知的BAP核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广泛表型 特质 感知觉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探讨孤独症患儿小脑代谢物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4例孤独症患儿及8例对照组儿童双侧小脑白质感兴趣区进行波谱数据采集,对小脑的波谱谱线以及NAA、Cho、Cr的波峰进行观察,并记录局部体素的NAA/Cr和Cho/Cr比值;分析孤独症患儿小脑部位代谢值与临床症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儿童双侧小脑白质代谢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孤独症患儿右小脑Cho/Cr高于左小脑(P=0.044);右小脑Cho/Cr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r=0.548,P=0.042);右小脑NAA/Cr与年龄呈正相关(r=0.613,P=0.020)。结论孤独症患儿左右小脑半球内存在代谢异常,小脑的代谢异常与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代谢存在逐步改善的趋势。

  • 标签: 孤独症 小脑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孤独症特质之间的关系 ,为减少儿童孤独症特质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文克氏孤独症筛查量表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 ,于 2019年 3-5月选取 沈阳 市儿童医院心理科 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Epidata3.1录入数据并使用 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 无孤独症特质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在语言/认知信息、社会适应 /自理、忽视 /干涉 /惩罚、活动多样性 /游戏参与、环境气氛 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有孤独症特质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男性性别、有分离史、社会适应/自理、频繁忽视 /干涉 /惩罚、环境气氛差与儿童有孤独症特质有关 ,应当重视儿童早期有关方面家庭养育环境的改善。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家庭杨玉环境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及量表测量为主,寻找相对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s是基因表达转录后的调节因子,是包括神经发育在内的各种细胞发育过程中突出的表观遗传调节剂。它们大量存在于大脑中,其功能障碍与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在内的神经精神疾病有关。现就microRNA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表达、靶基因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microRNA 表达 靶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可能终身影响患者社会交往和学习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主要应用相关量表进行诊断,主观性较强,稳定性较差。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探索了ASD患者在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异常改变,试图为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该文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关于磁共振成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中的进展。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感觉异常表现。方法使用自制儿童感觉异常调查问卷收集研究资料,以照顾者填写的方式,对26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3岁以下为幼儿组,n=110;3~6岁为学龄前组,n=159)的感觉症状进行调查,与175例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ASD组感觉异常症状总发生率为95.17%,高于TD组的78.86%(χ2=28.224,P<0.001);ASD组多感觉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84.77%),与TD组(63.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8,P<0.001);ASD幼儿组感觉症状发生率为98.18%,与TD幼儿组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0,P=0.073);ASD幼儿组多感觉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85.19%),与TD幼儿组(6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P=0.006)。在感觉症状的4个项目(听觉过度反应、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和触觉感觉寻求)严重程度调查中,前3项ASD组的中重度比例分别为66.67%、72.08%和61.54%,高于TD组的46.81%、56.36%和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9.652,P=0.002,χ2=7.822,P=0.005,χ2=4.631,P=0.031);而在感觉症状的4个项目严重程度调查中,ASD幼儿组与TD幼儿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感觉症状4个项目的功能损害调查中,ASD组的感觉症状导致的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8.55%,65.99%,63.25%和48.87%)均高于TD组(45.74%,28.18%,26.92%和27.12%)(χ2=12.814,P<0.001;χ2=40.456,P<0.001;χ2=11.429,P=0.001;χ2=7.930,P=0.005),ASD幼儿组在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两项中,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65%和55.56%)均高于TD幼儿组(分别为31.58%和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内的ASD幼儿组和ASD学龄前组在感觉症状发生率和多感觉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觉异常症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具有普遍性;其感觉症状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觉域;在幼儿期,ASD幼儿的感觉症状并不容易与典型发育幼儿区分,应全面关注ASD儿童的感觉症状的发生、数量、程度和功能损害等详细情况。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觉异常 儿童
  • 简介:摘 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及重复刻板性行为、兴趣活动单一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 ,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 ASD的干预措施越来越多 ,应用行为分析 (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的治疗 ASD的方法 ,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 ,现已广泛应用于 ASD儿童的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作用及与其它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应用行为分析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孤独症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患儿 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 25例,护理时,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比 ABC 测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PEP 测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对比应物评分、运动评分、应人评分、言语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对比存在差异( P<0.05)。结论 :针对孤独症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确切的效果。

  • 标签: 孤独症 心理护理 护理 运动评分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的发育行为障碍疾病,目前认为遗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离子通道是一种生物膜上的成孔蛋白,允许特定类型离子通过,帮助建立细胞质膜间的电压差,是产生神经电生理的基础。离子通道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包括ASD。现就离子通道与ASD相关较高的几类基因进行综述,以期在病因形成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离子通道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从情报学视角科学梳理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研究脉络,为ASD研究决策提供基础的研究框架。方法以科研文献中的MeSH主题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以文本及其关系为基础的ASD语义网络,并采用词频统计、共词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等方法,对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ASD研究内容及其结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从35 854篇ASD相关文献中提取到1 752‌个高频主题词,以此构建共词网络并聚类得到6‌个研究主题。结论以ASD科学研究为核心形成了6‌个分支研究及严密的体系,同时其与多学科之间联系密切。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医学主题词表 图谱
  • 简介:【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且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预后较差。早期干预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至关重要,父母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和养育者,是患儿寻求早期干预的核心力量。基于此,通过追踪研究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家庭服务需求的成效性,对持续有效地促进特殊儿童家长的成长,进一步提升早期家庭干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三个阶段追踪研究,借以探寻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家庭服务需求的成效性,以为孤独症儿童寻求家庭支持以改善儿童预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早期干预 家庭服务需求 成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与康复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孤独症儿童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取综合治疗,研究进组则开展听觉统合训练,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ABC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听觉统合训练 孤独症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1~3岁婴幼儿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脑形态异常,初步探讨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ASD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首次诊断为ASD幼儿及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婴幼儿行MRI高分辨率三维T1WI (3D T1WI)扫描。基于matlab2012b平台的统计参数图(SPM12)软件的工具包CAT12行3D T1WI图像VBM分析,计算各脑区的体积。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全脑和各脑区体积差异。结果符合条件ASD组17例,均为男性,月龄12~34个月,平均(28.9±9.5)个月。对照组12例,均为男性,月龄13~35个月,平均(28.6±10.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ASD组脑灰质体积、脑皮层厚度较大,脑脊液体积较小(P<0.05);ASD幼儿左中央后回,右顶下回和左额下回灰质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 <0.001,核团>100个体素)。结论婴幼儿ASD脑形态异常有一定特征,MRI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SD的手段。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成像 体素形态学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