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10U/ml肝素盐水组)、C组(50U/ml肝素盐水组)和D组(100U/ml肝素盐水组)各30例,比较四组堵管发生率、留置天数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分别为46.66%,20.00%,30.00%,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42±0.42)d,(2.90±0.43)d,(2.93±0.32)d,(2.97±0.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U/ml肝素盐水组发生率最高。结论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既不会增加留置针堵管风险,又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可以说在现阶段当中健康的体魄和高品质的生活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需求。胃肠作为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其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胃肠健康便成为人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胃肠外科感染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结肠窒息炎和急性阑尾炎等,这两种疾病在胃肠外科感染当中所占有的比例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他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盲肠炎等都比较少见。从对该类型疾病的治愈方式来看,其大多都是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的,科学合理的外科手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经受的身体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评判标准,随机选择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的区别,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并分析原因。结果肿瘤内科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PSQI分数相较对照组高,而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影响90例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环境因素有15例,生理病理因素20例,社会心理因素55例。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可以通过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症状护理等,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深部肌肉注射改良方法,以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和针头堵塞。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216例肌注苄星青霉素患者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用传统注射方法,改良组用改良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针头堵塞、疼痛程度。结果传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68.5%,改良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100%,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无疼痛感40例,其百分比为18.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3.7%,两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改良后,不仅提高了一次性肌注成功率,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酸胀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时使用含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多柔比星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含吡柔比星方案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χ2=46.898,P=0.006;观察组白细胞降低、消化系统副作用、化疗后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含吡柔比星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原体肺炎的老年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80例老年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红霉素治疗)及观察组(莫西沙星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为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者,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为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行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4年 4月 ~2016年 4月我院收治的 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 48例。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则行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清除细菌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 46例( 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 34例( 70.83%)。且对照均存在 P< 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清除细菌的几率 44例( 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 32例( 66.67%)。且对照均存在 P< 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通过行莫西沙星治疗,对于清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细菌几率得到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