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骨盆骨折患者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取的患者中选择80例,将患者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分到不同护理方法的小组中,使用损伤控制理论进行急诊护理的40例患者视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的50例患者视为参照组。对两组护理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深入了解护理后患者的手术、住院时间和是否对护理满意,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结果说明研究组具有优势,且十分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参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40)、20.0%(8/40),这一结果说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87.5%(35/40)高于参照组62.5%(25/4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采用损伤控制理论,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今后护理中加大推广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PDCA循环理论在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ICU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症患者,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与调控,并且与血糖控制前相对比,观察血糖控制水平。结果:治疗前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为(10.32±1.68)、(16.65±2.57)、(17.19±2.48),治疗后为(6.07±0.92)、(10.08±2.92)、(7.32±1.57),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中,PDCA循环理论发挥显著的作用,可以指导标准化、规范化血糖控制操作,以便于提升护理质量、治疗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煤炭属于高危行业,职业病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需要进行综合防治管理。本文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出发,对煤矿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效果进行研究,对危害因素进行深入调查,找出煤矿职业病关键控制点并且提出防御措施,评价控制效果,希望能够为煤矿职业病危害控制贡献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体检中心近期收治的体检人员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管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投诉率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并未发生护理投诉事件,而参照组护理投诉率可达10%(P<0.05)。实验组健康宣传、沟通能力、护理礼仪以及主动服务均在8分以上,而参照组均在7分左右。两组护理质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控制理论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体检者的健康提供更有力保障,同时也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体检者满意度,从而更利于医疗事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21年10—12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入手术室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两组学龄前患儿家长术前1 d及出院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过程中,研究组脱落患儿3例,对照组脱落患儿2例,分别有43、44例患儿完成研究。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Cm-YP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儿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术前1 d、出院时的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长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中,为学龄前患儿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前焦虑情绪,并降低围术期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作用。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由PICC管理小组运用前馈控制理论建立完善的DVT预防制度及操作流程,制订DVT质控计划,定期对科室进行PICC护理质量巡查及反馈,比较实施前(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实施后患者导管维护情况、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白血病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肢体肿胀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后PICC固定规范率、护士导管维护依从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PICC操作流程、PICC维护规范性、基础护理技能、PICC并发症预防、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专科护士PICC维护技能,降低白血病PICC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简介:摘要未来十年是健康管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积极构建与实施智慧健康管理,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虽然目前健康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健康体检的检前问诊与个体化体检方案的制定、检中相关检查的实施与健康状态数据的获取及健康状态的评估与干预方案的制定、检后干预方案的实施、监测随访与干预效果的动态评价,都已朝着智慧化方向进行了实践探索,但尚处于智慧健康管理的初级阶段。未来需要继续围绕服务受检者、医护人员、管理者三个方面进行智慧健康管理的研发与建设。预计到2030年,智慧健康管理将有长足进展,届时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智慧健康管理将凸显医生的个人价值,有助于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增加、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模式和流程重构与优化,促进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