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TMRSWI序列对弥漫轴索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2例弥漫轴索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1.5TMR常规序列与SWI序列扫描,探讨1.5TMRSWI序列的诊断价值。结果12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2例,检出病灶6个;MRI常规序列FLAIR检出病灶45个,T1WI17个,T2WI31个;SWI检出病灶247个;SWI的检出数明显多于FLAIR的检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序列对弥漫轴索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单侧疼痛)患者,均接受Siemens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的检查(包括T1-VIBE序列和T2-SPC序列),由两位副高级以上影像医师共同分析病例中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的影像学征象,并从中归纳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评价其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REZ)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和优势。结果89例患者中,症状侧血管神经Ⅰ型32例,Ⅱ型47例,Ⅲ型10例;而无症状侧Ⅰ型74例,Ⅱ型14例,Ⅲ型1例;双侧压迫程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有血管神经接触、压迫情况下,症状侧57个病例中,小脑上动脉为主要的责任血管(63%)。结论T2-SPC序列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T1-VIBE序列是三叉神经MR成像常用的补充序列,T2-SPC与T1-VIBE序列相结合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规误差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患者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结果静脉血液抽血检验方式比末梢血液样本抽样方式的红、白细胞计数准确性低,但是在PLT(血小板)计数方面准确性较高;常温储存的血液样本比冷藏血液样本的红白细胞、PLT等计数方面准确性较低,但是无显著差异;取样后立即送检的白细胞计数准确性明显高于取样后4小时送检的血液样本,但PLT及血红蛋白计数准确性明显低于取样4小时后送检血液样本。结论应选用技术高、综合能力强的检验医师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也应全面掌握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增强患者检验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现象。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脑积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脑积水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3D-FIESTA序列扫描并多平面重建,比较3D—FIESTA序列在脑积水鉴别诊断方面是否存在优势。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32例(75%)、梗阻性脑积水8例(25%);3D-FIESTA序列扫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23例(57.5%),梗阻性脑积水17例(42.5%),二者在鉴别脑积水类型方面有显著差异(χ^2=4.71,P〈0.05)。结论磁共振3D-FIESTA序列扫描在脑积水的诊断中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可以清楚显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通畅情况,鉴别脑积水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蜀葵与药蜀葵特征DNA序列的差异,为鉴定维吾尔药材蜀葵及药蜀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蜀葵及药蜀葵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片段,双向测序,应用Mega6.0软件分析序列,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鉴别树。结果:蜀葵ITS2序列长度为233bp,与药蜀葵231—232bp存在差异;蜀葵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04,药蜀葵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蜀葵与药蜀葵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732;NJ树结果表明蜀葵与药蜀葵均单独聚为一支。结论:ITS2序列可用于维吾尔药材蜀葵真伪鉴定的DNA条形码,为保障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了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