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会阴阻滞麻醉来探讨进行降低会阴切率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240名产妇项目数据进行计算,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120名患者,对实验组产妇在抬头拨露时进行会阴冲洗消毒,并采用双会阴阻滞麻醉,而对比组产妇则进行常规的日常分娩,根据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缝合时的疼痛及产后伤口的疼痛等来进行对比。结果:在对实验组进行采用双会阴阻滞麻醉之后,实验组产妇在会阴缝合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比组;实验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比对比组要短;实验组的产妇在会阴裂伤程度上比对比组产妇要低;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比对比组要少(P0.05)。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双会阴阻滞麻醉之后,能够大大的降低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和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减少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因此对产妇进行双会阴阻滞麻醉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 降低 会阴侧切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78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为端吻合的对照组(39例)与吻合的观察组(39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SAS、SDS评分低,P<0.05。结论: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吻合技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侧侧吻合技术 右半结肠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回结肠端吻合与反式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同一医疗组收治的10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回结肠端吻合,对照组采用回结肠反式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例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2/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8/52),两组在术后总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采用回结肠端吻合为主的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优先考虑此术式。

  • 标签: 结肠肿瘤 吻合口瘘 腹腔镜 回结肠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 ℃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 ℃以下冰箱保存。检测20瓶质控品以及连续检测20次同瓶质控品计算变异系数(CV)值来测定混合血清的瓶间差。37 ℃水浴储存条件下每天检测10次求出偏差,来判断37 ℃条件下的稳定性。-20 ℃冷冻储存,每周检测1次,求出每月CV值,来判断长期稳定性。结果37 ℃条件下,在长达8 d的时间中,CCP抗体的偏倚都小于±20%的偏倚要求,AKA、APF的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在瓶间差测试中,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20%的瓶间差要求,而AKA、APF的瓶间差可视为0。在-20 ℃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结果,CCP抗体总CV为10.6%,<20%的要求,AKA、APF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CCP、AKA、APF这3种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也为其他自身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双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8例双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女35例,年龄27~8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声带后端切断术。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47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上气道阻塞均未复发。89.58%(43/48)患者重建了可靠的有效气道,88.89%(40/45)患者成功拔除套管,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吞咽功能恢复率为97.92%(47/48),95.35%(41/43)患者获得满意的发音。结论内镜下双声带切断术可以建立可靠有效气道,并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吞咽、发音功能,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微创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声带麻痹 耳鼻喉外科手术 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 气道重建成功率 拔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后全角膜和角膜后表面形态及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左眼随机等分为两组:鼻切口组和颞切口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分别利用屈光力矢量分析法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和形态变化。随访观察8周。结果术后2周和4周,鼻切口组全角膜散光平均J0和J45值明显高于颞切口组(P<0.05),但术后2天和8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地形图显示术后2天两组角膜整体呈楔形变平,切口周围角膜后表面变陡,鼻切口组更为显著。术后8周,全角膜和角膜后表面的切口相关改变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颞与鼻透明角膜切口术后8周角膜形态和散光度变化相似。

  • 标签: 散光 角膜 像差,高阶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相容性输血。方法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鉴定与交叉配血。结果 检出-JKb 抗体,-Ec 抗体及自身抗体, 与多份ABO、RH 同型的血液交叉配血,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结论对于直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挑选避开 该抗体的血液进行配血,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时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

  • 标签: 交叉配血 抗-JKb 抗体 抗-Ec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指掌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指掌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指掌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病毒本身的抗病毒治疗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根据埃博拉病毒复制感染过程,简述作用于各环节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实(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而评述新型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疗效,并提出联合治疗方案的方向。

  • 标签: 埃博拉病毒病 抗病毒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由自身抗体IgG作用于NMDAR的GluN1亚基引起的弥漫性脑炎,临床多以神经症状如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和癫痫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可有脑脊液IgG抗体阳性、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慢波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CT)代谢改变,但目前临床上对症状不典型和抗体阴性的患儿缺少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免疫治疗对多数患儿有效而且早期免疫治疗能大幅度改善预后,同时联合精神病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可改善患儿精神行为症状和癫痫发作,不过仍有一部分难治性病例即使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亟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患儿提供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该文从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儿童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硫酸羟氯喹联合凝药物治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来我院的 68例磷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年 07月,截止时间为 2019年 07月,按照入院顺序,将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 n=34例)与对照组( n=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凝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凝药物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效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磷脂综合征患者硫酸羟氯喹联合凝药物治疗,既能提高临床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抗凝药物 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声带麻痹是儿童中第二常见的先天性喉部异常,主要表现为喉鸣、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双声带麻痹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气管切开术。其他方法包括声带后部分切除、杓状软骨切除、环状软骨裂开术等。最近研究报道声带外移固定术,这个较新的方法具有潜在优势,可以避免损伤喉部的解剖结构,等待声带自发性恢复。本文就儿童双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声带麻痹
  • 简介:摘要100余年来,学者们一直认为网膜囊、大网膜就是胃背系膜,其完整切除是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网膜囊、大网膜在结构上不符合系膜的定义,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也未能证明网膜囊切除、大网膜切除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我们提出胃背系膜近段模型,由胃右系膜、胃网膜右系膜、胃左系膜、胃网膜左系膜、胃后系膜和胃短系膜构成。胃背系膜近段的完整切除可以减少胃癌根治术中出血和淋巴结清扫中的癌泄露,从而同步改善胃癌手术的外科学效果和肿瘤学获益。胃背系膜近段模型为精准实施胃癌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胃系膜 淋巴结清扫术 网膜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慢性硬膜下血肿经一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6例双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3)。参照组予以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实验组使用经一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症状恢复率是96.97%,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1.82%,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参照组发生5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双慢性硬膜下血肿经一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经一侧钻孔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