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期复(Early repolarization,ER)是心电复异常的一种表现,早先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ER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了解ER的发生和特点,尽早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ER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早期复归纳其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早期复极 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 40 例,其中一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 TUVP )进行治疗,为 TUVP 组;另外一组采用双等离子剜除术 (PKEP) 进行治疗,为 PKEP 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以及剩余尿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双等离子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方法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可以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一定的减少。

  • 标签: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电凝在再次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7年9月所有肝移植术后受者资料,选取年龄18~65岁远期再次原位肝移植的106例受者纳入研究,其中传统组(非双电凝组)64例,改良组(双电凝组)42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术前供受者基本资料、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受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受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传统组少(P<0.05)。改良组病肝切除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受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术后ICU停留时间相当(P=0.206),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电凝显著缩短再次肝移植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它是一个可靠的、安全的手术技术。

  • 标签: 肝移植 双极电凝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 观察椎间孔镜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 对 2016.6-2019.6 间使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追踪随访,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所有 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一例效果较差, 11例效果优, 4例良, 1例可。 结论 : 外侧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早期复综合征患者 90 例心电图变化特点 。 方法: 选择我院自 2018 年 8月 ~2019 年 8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早期复综合征患者共计 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 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本组 90例患者早期复综合征表现与导联分布关系方面,胸导联构成比最高,明显高于肢导联以及肢胸导联构成比,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图是反应并诊断早期复综合征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以胸导联最为常见,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断中加以关注并重视。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患者 心电图变化 特点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TESSYS技术治疗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手术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F组,选取同时期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L组,性别不限,年龄51~66岁。2组患者术前2或3 d时在超声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椎间盘。采用TESSYS技术行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患者功能情况。术后6个月时采用Macnab分级评价疗效。与L组比较,F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Macnab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技术可用于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发光二管(LED)可产生包括蓝光、黄光、红光、红外光等不同波长的光。LED光以其安全、可操控性强、纯色性好、低能量等特点在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如蓝光多用于痤疮治疗,黄光多用于黄褐斑治疗,红光可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红外光具有促进皮肤修复的功能等。临床中,多波段联合应用也成为一种趋势,红光与蓝光、红光与黄光、黄光与红外光等组合在痤疮、激光术后修复、皮肤年轻化等方面卓有成效。

  • 标签: 光疗法 寻常痤疮 红斑 瘢痕 皮肤色素沉着 发光二极管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住院期间人乳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中的19家单位,选择胎龄≤35周且生后24 h内入院的VLBWI/ELBWI临床资料。人乳喂养包括亲母母乳喂养和(或)捐赠母乳喂养,人乳喂养率为住院期间接受过亲母母乳和(或)捐赠母乳喂养的比例。结果(1)共收治VLBWI/ELBWI 1 359例,占早产儿总数的9.5%(1 359/14 346)。符合纳入标准的1 132例VLBWI/ELBWI中VLBWI 986例(87.1%),男580例(51.2%),胎龄(29.8±2.0)周,出生体重1 257(1 100,1 390) g,多胎280例(24.7%)。(2)19家单位中仅有1家VLBWI/ELBWI在住院期间均有人乳喂养,有6家单位无纯人乳喂养,其余12家单位均为人乳喂养、人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和配方奶喂养3种喂养方式;19家单位VLBWI/ELBWI住院期间平均人乳喂养率为73.8%,1家单位达100%,最低19.4%,其中15家在50%以上,2家单位在40%以下。(3)19家单位住院期间人乳喂养量占比中位数为70.6%,最高100%;日均人乳喂养量中位数为46.3 ml/(kg·d),最高118.0 ml/(kg·d),4家单位日均人乳喂养量中位数为0 ml/(kg·d)。(4)19家单位VLBWI/ELBWI生后0~7 d人乳喂养占比在50%以下,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0~28 d为75.0%。日均人乳喂养量也呈上升趋势,生后0~7 d<5 ml/(kg·d),0~28 d为12.7 ml/(kg·d)。(5)住院期间的人乳喂养量占比和日均人乳喂养量成线性相关。结论2018年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VLBWI/ELBWI人乳喂养率、人乳喂养量占比、日均人乳喂养量存在很大差距,需加强VLBWI/ELBWI住院期间人乳喂养质量改进工作,提高人乳喂养率。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护理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建立全肠道喂养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6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初乳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擦拭方法及频次相同。观察2组患儿完全无胃潴留的时间、完全经口进奶时间、达到肠内喂养的时间(100 ml·kg-1·d-1)、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150 ml·kg-1·d-1),出院时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和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第10天胃潴留发生次数为(1.90 ± 1.3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2.77 ± 1.50)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49,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肠内喂养和足量肠内喂养的时间分别是(24.63 ± 9.42)、(29.75 ± 10.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3.90 ± 2.73)、(35.13 ± 9.2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21、-2.362,P<0.01或0.05);观察组患儿出院时体质量为(2.19 ± 0.18)kg,高于对照组的(2.10 ± 0.12)k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77,P<0.05)。结论初乳口腔护理可以减少/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胃潴留的次数,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缩短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促进生长发育,但并不能证实可以降低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初乳 口腔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 一例44岁女性突发头晕、左侧肢体乏力5小时,诊断右侧丘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应用替罗非班20个小时后出现出血及重度血小板减少。予以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血小板,3小时后血小板回升,2天后血小板正常。

  • 标签: 替罗非班 脑梗 血小板极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亲母母乳喂养对/超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母亲是否愿意进行新鲜母乳喂养(母乳挤出后3 h内使用,不进行冷藏、冷冻、巴氏消毒及温热),分为新鲜母乳组和巴氏消毒组。评价新鲜母乳喂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比较两组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喂养指标和生长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0例/超早产儿,其中新鲜母乳组63例,巴氏消毒组57例。与巴氏消毒组比较,新鲜母乳组平均加奶速度快[(8.3±1.0) ml/(kg·d)比(7.8±0.9) ml/(kg·d)],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小[(6.4±1.8)d比(7.4±2.3) d],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和肠外营养时间均缩短[(21.5±3.8) d比(30.0±10.4)d,(21.0±4.9) d比(27.2±9.7) d],晚发型败血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4.8%(3/63)比15.8%(9/57),17.5%(11/63)比35.1%(20/57)],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高[60.3%(38/63)比35.1%(2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头围、身长和体重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与新鲜母乳喂养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超早产儿每日至少1次新鲜母乳喂养是可行、安全的,可缩短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减少肠外营养时间,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婴儿,早产 极早产儿 超早产儿 预后
  • 简介:摘要报道2例肌病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反复横纹肌溶解症。例1伴波动性肌无力、肌痛,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均可见少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二代测序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2行串联质谱检测示多种酰基肉碱增高,游离肉碱减低。由此可见,临床表现发作性肌无力、肌痛和反复横纹肌溶解症需要考虑肌病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可能,下肢肌肉MRI和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无特异性表现,应与其他代谢性肌病相鉴别,串联质谱检测和二代测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骨骼 活组织检查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射频消融+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40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规定时间内20171-201812月)纳入研究,臭氧注射治疗的20例纳入普通组,射频消融+臭氧治疗的20例则纳入治疗组,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VAS分值为(5.17±1.29)分,与普通组的数据经t值计算后,未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3dVAS分值为(2.80±0.37)分,治疗后6dVAS分值为(0.94±0.22)分,与普通组的数据经t值检验后,差异大,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55.00%11例),无效率为0.00%0例),数据与普通组之间符合常态分布,差异大,P<0.05。治疗组治疗显效率为45.00%9例),与普通组60.00%12例)之间的数据差异性小,P>0.05结论臭氧+射频消融对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极外侧型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9年1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诊治、年龄≤25岁且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0例年轻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生育问题和结果量表(FI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肿瘤因素与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5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6例患者与其主管医师在确诊后/治疗前未沟通生育相关问题,仅有14例患者在确诊后/治疗前沟通过;28例患者表示乳腺癌治疗后仍有生育愿望;11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妊娠,占全部患者的22%(11/50),其中,有6例患者在未咨询医师的情况下,自行选择人工流产,其余5例患者均足月妊娠,新生儿健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确诊前生育状态是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OR=0.250, 95%CI: 0.070~0.897, P=0.033;多因素分析:OR=0.270,95%CI:0.048~0.901,P=0.035)。50例患者中共有9例(18%)患者复发或转移,其中,7例(14%)患者死亡,原因与乳腺癌直接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延迟时间是年轻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影响因素(χ2=8.857、6.928,P=0.003、0.008),病理类型是患者DFS的影响因素(χ2=4.824,P=0.028),但不是OS的影响因素(χ2=3.339,P=0.0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延迟时间是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3.121,95%CI:1.385~124.348,P=0.02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组与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组比较,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P=0.025),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P=0.311)。结论治疗前未生育的患者对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高。诊断延迟可能导致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变差,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育力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 80例面神经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探讨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康复科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诊治的 8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例,治疗组以西药、针刺结合超短波和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7.5%;对照组总有效率 8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存在差异( P<0.05)。结论:采用西药、针刺结和超短波和肌内效贴联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可靠,效果满意。

  • 标签: 面神经炎 极超短波 肌内效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下肢温差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住院LDH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射频联合臭氧治疗。术中测量治疗前后主电极间盘阻抗,分析治疗前后双下肢红外热成像绝对温差变化,采用视觉模糊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椎间盘阻抗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小腿及足底温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能缓解LDH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红外热成像技术能敏感反应LDH患者下肢体表温度的变化,在LDH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双极射频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耳蜗及前庭功能变化特点,探讨内耳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重度突聋患者92例,其中男47例、女45例,年龄20~78岁,平均(39.3±6.1)岁。根据内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其分成内耳出血组和非内耳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随访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2例患者中,内耳出血组32例(34.8%,32/92),其眩晕发生率为100%(32/32),眩晕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的比率为78.1%(24/32),患侧半规管功能、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和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异常率均为100%(32/3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生率为37.5%(12/32),失平衡发生率为25.0%(8/32);治疗后14 d听力改善有效率为28.1%(9/32),治疗后30 d听力变化稳定。非内耳出血组60例(65.2%,60/92),眩晕发生率为58.3%(35/60),眩晕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的比率为60%(21/35),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o-VEMP的异常率分别为71.6%(43/60)、78.3%(47/60)和66.7%(40/60),BPPV发生率为16.7%(10/60),失平衡发生率为8.3%(5/60);治疗后14 d有效率为58.3%(35/60),治疗后90 d听力变化稳定。两组患者在眩晕发生率、眩晕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的比率,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及o-VEMP异常率、BPPV发生率、失平衡发生率,治疗后14 d有效率、治疗后14 d、30 d、90 d、180 d平均听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内耳出血所致重度突聋患者与非内耳出血重度突聋患者相比,前庭和耳蜗功能损伤重,恢复效果差。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耳,内 出血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的鼻出血,应用鼻内镜下双电凝止血的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对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填塞止血方式,而30例实验组则是采取鼻内镜下双电凝止血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及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出血量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下双电凝止血用于对诊断为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可取得迅速有效的止血,止血效果满意。

  • 标签: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 难治性鼻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膀胱癌临床治疗中实施尿道等离子体双电切术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18.8-2020.8时间在我院就医的膀胱癌病人60例,因手术方式差异性开展分组,30例病人的手术方式为尿道等离子体双电切术,以上病人归入实验组,30例病人的手术方式为部分膀胱切除术,以上病人归入对照组,比较和观察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实验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减少显著,留置导管时间缩短显著,住院时间缩短显著,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显著,对比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 膀胱癌 部分膀胱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