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集的淋球菌耐药性,为淋病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临床分离培养的100株淋球菌,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淋球菌耐药性,判定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highly tetracycline 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TRNG),同时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筛查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enicillinase 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PPNG)。结果PPNG阳性率为46%(46/100),TRNG阳性率为35%(35/100)。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是95%(95/100)、88%(88/100)、97%(97/100)、16%(16/100);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未见耐药菌株,低敏率分别为11%(11/100)和4%(4/100);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和低敏菌株。结论广州市淋球菌临床分离株普遍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仍是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淋球菌耐药监测应定期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房收治的37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采用ICP监测及近红外光谱技术(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NIRS)监测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2浓度,对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2的变化进行分析。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规定GOS评分>3分者为预后良好,归入预后良好组(21例),≤3分者为预后较差归入预后较差组(1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15.80±6.70) mmHg]较术前[(20.40±5.80) 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02);术后rScO2[(62.31±3.85)%]较术前[(59.73±3.1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2)。术后预后良好组患者颅内压[(6.53±2.21) mmHg]较预后不良组[(4.24±2.30) mmHg]下降更明显,两组rScO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预后良好组术后其rScO2提高程度(3.99±2.34)%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32±2.2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2.176;P=0.004、0.036)。结论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提高rScO2,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的变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以及失败原因。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治的100例接受视频脑电图监测治疗患儿,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对患儿进行随机序号分组研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儿50例为对照组,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患儿5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患儿最后护理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现不良状况几率50%,相较于对照组患儿不良状况几率74%要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要明显高于满意度为78%的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结论:对视频脑电图监测患儿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状况出现的可能性,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