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大学院校流感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9-2021.9某大学院校大一年级学生(n=5100)分为对照组(n=2550,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2550,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流感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流感确诊率、流感疫苗接种率、流感知识知晓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流感确诊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流感确诊率37.06%低于对照组40.08%(P<0.05)。干预前,两组流感疫苗接种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流感疫苗接种率87.69%高于对照组65.84%(P<0.05)。干预前,两组流感基础知识问卷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流感预防护理干预可大幅降低大学院校流感确诊率,加深学生对流感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学院临床青年教师培养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03~2023.03间进行临床培养的青年教师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教学培养)和研究组(优质教学培养)各30例,对比两组教学效果,并分析医学院校临床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观察组临床培养效果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青年教师实施优质教学培养具有更高效率。通过对教学发现,医学院校临床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存在单一性和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不足,通过转变培养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方式,可以提升临床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院校的实习教学与医院的临床培训是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两方面训练的主要环节。然而,由于教学资源不均和教学管理机制等问题,塑形优质医生技能的教学模式并未形成。本研究采用了对比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医学院校实习教学和医院临床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增强实践课程的准备与审查力度、增设具有实践导向的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临床教学的投入、以及完善双导师制度等。同时,针对医院临床培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医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病例处理能力等。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有望解决当前医学院校和医院在临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麻醉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BL)结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某医学院校82名麻醉护理学专业学生,依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学生)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法,研究组行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和实践部分学习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麻醉护理学教学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教学满意度整体更高,值得在后续教学中着重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级护理学专业大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结合微课教学前后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变化。结果: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应用BOPPPS教学模式与微课结合后,学生的学习动机(4.30±0.36)分,计划与实施(4.11±0.48)分,自我监控(4.14±0.58)分,人际沟通(4.24±0.51)能力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BOPPPS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学校传染病防控是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极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随着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力推进,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本文就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对于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单纯西药治疗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临床疗效不佳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耐受等情况。方法:采用了随机分组的研究设计,共选取100名符合特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纯西药治疗,包括消心痛、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片等;而治疗组在接受对照组相同的西药治疗基础上,额外服用自拟的中药方剂。所有参与者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了多项评估,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等。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也在治疗组中有所改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在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这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仍需要更多、更长期的研究以全面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