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的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的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的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的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的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的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简介:本研究以二倍体马铃薯C为母本,E为父本的杂交F1群体共90个株系,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和78个SSR标记,总长度1141.99cM,标记间平均距离14.64cM的遗传图谱。结合2015年和2016年鉴定的与块茎建成相关性状表型数据,采用QTLIciMappingV4.1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共检测14个与株高、根长、匍匐茎长、匍匐茎数、微型薯数相关QTL。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5%~19.19%。有5个QTL在2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在5号染色体上有2个(qTN5-1,qTN5-2)与微型薯相关的QTL,遗传贡献率为9.64%和9.67%。在9号染色上有3个(qSL9-1,qSL9-2,qSL9-3)与匍匐茎长相关的QTL,遗传贡献率为3.05%~14.17%。
简介:用高感甘薯茎线虫病的甘薯品种徐薯18和高抗茎线虫病的徐78-1杂交,得到其F1分离群体。根据连续3年的抗病鉴定结果,从中挑选出8个高抗和8个高感茎线虫病的株系,构建抗病池和感病池。分别以抗感池基因组DNA为模板,用225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其中77对引物组合在抗、感池间表现出多态性。通过一组小群体的进一步筛选,有4对引物组合被认为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基因相关。这4对引物组合分别对2个亲本、抗感池和F1分离群体中的65个抗病株系和79个感病株系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析,有2对引物组合(a5b12和a9b11)各获得1个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P1和SP2,它们与抗甘薯茎线虫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6cM和4.17cM。获得的分子标记对克隆抗病基因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通过对天然白桦群体583株个体纤维长度测定,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00株个体,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差异分析,通过扩增条带与性状表现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白桦纤维长度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经过20个RAPD引物筛选,有6个引物的7个片段与纤维长度显著相关,其中片段“BFL”与纤维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401,相关性达到5%的显著水平。对此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后,成功转化成与长纤维性状相关的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CAR)标记,此标记对长纤维白桦的鉴定效率达80%。
简介:背景:森林是维持水供应,提供经济物资,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从而为世界上许多最贫穷的人提供食物和药品。通常,林地被视为“荒地”或“自由”很容易清除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扩建。方法:在本文中,两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国家和社区/私有)是利用2005和2011SPOT-5卫星影像评价。这项研究是在一个小流域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201平方公里是由国家和267平方公里的社区/私人在旁遮普省巴基斯坦的穆里galliat区所有权。森林边界的划分和划分采用了参与式的方法。基于地理对象图像分析(GEOBIA)法和十土地覆盖制图(LC)特征识别。结果:结果表明,在2011至2005年间,共有55平方公里(24平方公里,在国有林和31平方公里的社区/私人森林)被转换从森林到非森林。得出的结论是,在国有森林保护比在社区/私人森林更有效。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动员社区意识,并确定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管理的社区/私人林地的其他地区的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