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居住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居住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植树、种草,而是逐步追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绿色保健型的居住区。从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发展历史看,传统的居住区绿化—————即简单的植树、种草,设计手法单调、刻板,其草坪生长不到预定时期,便会出现老化、变异,耗费人力、物力,投资成本高,已不适应现型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娱乐活动的需要,须更新换代。上个世纪90年代,追求乔、灌木,庭、廊、榭、花草的合理搭配,但只注重形、色的运用,不是理想中的城市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区,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保健、美化作用,又是建设生态型城市居住小区的重要因素。第一,许多植物的芳香气味可治病强身。“气味疗法”已经成为一项医疗措施。许多植物的气味含有杀菌素,可以杀死导致人体疾病的细菌。如桦树、柞树、椴树散发的气味可杀死白喉、肺结核、霍乱和多种导致炎症的球菌以及流感病毒,而玫瑰、文竹等花卉的气味也能杀灭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常闻这些气味,可以减轻甚至治愈人们所患的某些疾病。第二,合理搭配色彩...
简介: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简介:文章研究了广州城市绿化树种生物同化、吸储,固定C.P.K,SO2.Pb,Cd的环境净化功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森林土壤中有机C储量最高达184t/hm^2.最低为24.6t/hm^2;TN储量最高达16.7t/hm^2.最低为2.0t/hm^2:Pb,Cd储量最高分别达837.4kg/hm^2、3.9kg/hm^2.最低分别为577kg/hm^2、1.2kg/hm^2:植物叶对SO2的积累量以高山榕最高.海芒果最低;小叶榕叶吸收固定Pb量最高为226g/hm^2.尾叶桉叶和白玉兰叶吸收固定Cd量最高达0.15g/hm^2.
简介:利用2009~2013年相关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引入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云南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并结合耦合度阶段与协调度类型划分标准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从综合指数看,云南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较大,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比较平稳,且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增幅小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增幅;从耦合度看,云南出现由农村生态环境滞后向城市生态环境滞后的转变,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度经历了从磨合阶段到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变化,两系统间的发展方向越趋有序,关系越趋稳定;从协调度看,云南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类型从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最终呈现良好协调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