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仙客来"紫色火焰"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方面,相对于愈伤组织培养,悬浮培养既能减少保持培养所需的劳动力,又能为培养物提供快速的生长条件,因而具很大的优势。当悬浮系转移到生物发生器上时,胚胎的生长和分化都能得到控制,从而使自动化培养成为可能。无论是来自于同一植物的未受粉胚珠体细胞的非胚胎发生还是胚胎发生的愈伤组织,都用来作为长期悬浮培养的接种物,悬浮系可稳定地在此条件下生长一年以上。影响悬浮培养的关键因素有:初始培养密度、愈伤组织的发育阶段,继代次数及继代时稀释的倍数等。胚胎发生和非胚胎发生的悬浮培养生长曲线已从该实验获得。第一次试验中两种悬浮系在生物发生器中都成功地产生了胚细胞,将200-500um悬浮液涂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后,可观察到高频率的球形体细胞胚出现在培养基上,同时,这些胚可大量培养成为正常的植株,因为在由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获得的体细胞胚上,可观察到大量的根产生,现在,11个悬浮培养系可培养出大约9万个植株,这也仅仅是发挥了胚胎发生悬浮培养潜能的很小一部分。
简介:为快速表征新型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主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几类国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该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时间等性能,初步判断其适合作润湿剂还是分散剂;运用流点法确定了各助剂在多菌灵悬浮剂中的用量及配比;利用不同助剂类型及不同用量加工了多种50%多菌灵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将润湿剂和分散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通过测定其流点来确定悬浮剂中助剂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从对各制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用流点用量还是5倍流点用量,所选助剂多数可成功加工出合格试样。将性能较好的制剂按照农药登记推荐使用浓度稀释l000倍后,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和持液量,推断其田间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药液因表面张力过大未能润湿小麦叶片,国产助剂与国外助剂差别不显著,甚至部分国产助剂的性能还优于国外助剂的;制备悬浮剂时将磺酸盐类与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简介:稻飞虱是上思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常常爆发成灾为害,给粮食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试验选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Pyraxalt^TM)防治水稻稻飞虱,与植保无人机喷药(处理I,240mL/hm^2兑水13.65L),机动喷雾机喷药(处理Ⅱ:240mL/hm^2兑水900kg)与农民自防(处理III)和清水对照处理(CK)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3,7,20,40,60d,应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为88.50%~99.95%;机动喷雾机喷药的防治效果在85.18%~99.91%,优于农民自防区处理。在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后20~60d防治效果达96.23%~98.91%和94.34%~98.36%,显著优于农民自防区处理。因此,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无论在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还是人工机动喷雾器喷雾对防治稻飞虱效果显著的同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表现出突出的防控效果。
简介:以耐盐的胡杨(Populuseuphratica)和盐敏感的毛白杨(P.tomentosa)的悬浮细胞为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细胞中离子的分布.胡杨细胞分别经52,137,223,309,395和480mmol·L-1NaCl溶液处理,毛白杨细胞只经137mmol·L-1NaCl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提高了两种杨树细胞Na和Cl离子的浓度,但Na在细胞壁中的浓度与Cl接近,而在细胞质和液泡中则明显低于Cl,表明Na和Cl是通过不同的机制由无阻空间(细胞壁)进入细胞内的.在137mmol·L-1NaCl条件下,胡杨细胞质中Na和Cl离子的浓度远低于毛白杨,而且在溶液中盐分浓度低于223mmol·L-1的情况下,胡杨细胞质中盐离子浓度始终保持在细胞壁的水平以下.这些结果都显示胡杨质膜具有较强的排盐性.当溶液中NaCl浓度高于223mmol·L-1时,胡杨液泡中盐离子浓度显著提高,表明胡杨有明显的离子区隔化功能.相反,毛白杨没有离子区隔化证据.另外,胡杨细胞中营养元素K和Ca未受盐胁迫的影响,而137mmol·L-1NaCl处理降低了毛白杨细胞壁和细胞质中营养元素的水平.总之,胡杨在盐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排盐性和离子选择性,并能将盐离子区隔于液泡中,这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基础
简介:以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病发病的初期喷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2mL兑水1500mL,隔10d喷1次,连喷3次,可取得较好防效。
简介:蓟马主要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等新嫩组织,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多种农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蓟马虫体小、隐蔽性强、爬行迅速和善飞等特点,一般杀虫剂难以直接触杀虫体,加之农户长期加大药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蓟马,导致蓟马抗药性不断增强,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多种农药交替使用进行防治。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经过大量的室内生物测定,研制出了防治蓟马较理想的新型复配杀虫剂——16%多杀菌素·吡虫啉悬浮剂,可解决农业生产上蓟马难防治的问题。为明确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对豆角蓟马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安全性,2018年笔者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