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editingwithengineerednucleases)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被《NatureMethods》杂志评为2011年的年度技术。家蚕的基因组编辑在研究家蚕功能基因、培育家蚕新型素材、家蚕生物反应器开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西南大学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紧跟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迅速在家蚕基因组编辑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12年9月,该团队在《PLoSONE》杂志上公布了其利用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核酸酶技术(TALEN)实现对家蚕内源靶基因的可遗传敲除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发表以后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转载与评论,发表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即被包括《NatRevMolCellBiol》、《GenomeRes》等高水平杂志在内的论文引用28次。随后,研究团队又围绕着建立高效的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适用于家蚕基因组编辑的TALEN高效组装技术体系和活性检测平台。通过组装平台,研究人员可以高效的对人工设计的TALEN打靶载体进行组装。通过活性检测平台,研究人员可以便利地对组装的TALEN打靶载体的打靶效率进行评估,筛选高活性的TALEN打靶载体,这对提高对家蚕功能基因敲除,尤其是可遗传敲除的成功率有着重大意义。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成熟,为实现家蚕功能基因的大规模敲除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论文“High-efficiencysystemfor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ofcustomizedTALENsforsilkwormgenomeediting”于2013年9月28号在国家权威杂志《MolecularGeneticsandGenomics》上在线发表(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38-013-0782-4)。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峰、马三垣为论文�
简介:6月14至15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草案)》立法调研组一行,在太岳林区进行立法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石膏山景区、灵空山自然保护区、七里峪景区对太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听取了太岳林局关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和开发的情况介绍。大家围绕森林公园如何科学规划、发展定位、体制创新、保护与利用、生态文化建设、经费保障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太岳林区实际和森林公园管理、经营工作对《条例》中部分条款所涉及到的诸如省、市、县级森林公园等级划分是否科学,保护森林公园内自然资源的现行措施是否可行,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利用是否适应保护生态和发展的需要,森林公园经营权的转让等问题以及个别法律术语的表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简介:为探索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与常规品种进行杂交时,其F1代的EGFP外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量和稳定性,笔者利用创新育成的亚热带型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进行杂交组配测试。结果表明:转EGFP家蚕品系与常规白茧品种杂交,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造成绿茧比率各不一样;但利用已经纯合、外源基因表达量高的转EGFP家蚕新品系进行品系间二元杂交,其F1绿茧率高达100%;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测试,其F1代绿茧率高达90%以上;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测试,其F1代大多组合的绿茧率达到75%以上;测试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两广二号相仿。
简介:以沾河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间隔的调查,研究比较了主伐利用前3种龄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林分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各龄组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在5年的时间内均有明显的增长,其每公顷年平均生长量为:近熟林0.65m^3/hm^2,中龄林0.92m^3/hm^2,幼龄林0.74m^3/hm^2。但与其他林分相比,生长速度十分缓慢。鉴于所研究的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极其低下的生产力,应尽快采取林分抚育和林地抚育措施,并引入珍贵阔叶树种以及速生针叶树种,以加快其演替进程、改变其树种组成,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木材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