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对于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关于高寒农区退耕还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的报道还很少,为此,我们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高寒农区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结果发现:在退耕年限为3a、5a、10a、30a的四组弃耕地和两组原生植被之间,物种数和生物量都有极显著变化。在退耕初期,植被稀疏,生物量极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物种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退耕开始到撂荒后的30a,群落组分由一年生逐渐向多年生发展,到第30a时开始出现高寒草甸特有植物,但物种数和植被生物量与原生植物群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说明高寒农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时间很长。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对高寒农区弃耕地植被合理迅速恢复的人为干预策略作了适当探讨。

  • 标签: 生态恢复 物种数 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为快速筛选具有恢复基因的材料,为后续基因型的鉴定和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利用BSA法对2套不同的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材料恢复标记进行筛选,结果从6对标记引物中获得引物对BAC13T7SCAR6适宜检测甜椒恢复基因,扩增大小为500~700bp;其准确性还在进一步验证中。

  • 标签: 甜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分子标记
  • 简介:【导读】汉中是我国柑桔产区的最北缘。2016年初在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下,汉中柑桔遭受了严重的低温冻害,对全市柑桔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和重大影响。作者就本次冻害及冻后恢复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结合产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措施与建议,为汉中及相似区域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柑桔品种 桔园 柑桔生产 柑桔种植 夏梢 柑桔树
  • 简介:营销人员,前几年还炙手可热,今天已宛如鸡肋:感觉不行,增加人力,销量还是原地不动,但营销成本却大大提升,"人海战术"仿佛一夜之间没了效果。今天,饲料行业进入拐点,兽药行业并不比饲料好过,而添加剂更是急转直下,在这样一个行业的转折点,营销人员又该何去何从呢?

  • 标签: 兽药行业 营销成本 前几 客户需要 交易效率 国家战略
  • 简介: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安全丰富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长久以来,经抗生素治疗鸡病成为主流,造成鸡肉药物残留增多,而大大影响鸡肉上市后的质量和品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饲料调整与控制配合鸡病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成为我们生态养鸡倡导的主题。在此,文章就几种常见鸡病治疗饲料调整与控制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鸡病 饲料 调控
  • 简介:梨果套袋可有效防止果实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改善果实品质。而套袋前后的管理是全年栽培中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到梨果的产量和品质,应引起果农重视。1套袋前的准备工作1.1疏果疏果应以产定果,盛果期树一般每亩产量控制在2500~3000千克。鸭梨留果量可在18000个左右;黄冠梨15000个左右。

  • 标签: 绿宝石梨 黄冠梨 疏果 每亩产量 农药污染 盛果期树
  • 简介:江城县有着优越的水热条件,雨量充沛,资源丰富,牧草种类多,形成了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天然草原保护调查中凸显的问题,针对当地实际实施有效措施,取得很好的建设成效及效益。

  • 标签: 天然草原 问题 措施 效益
  • 简介:都昌县滨临鄱阳湖,地处"五水汇一湖"要冲,南联五水、北通长江,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1/3,具备典型的、完整的内陆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是江西全省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份。得天独厚的湖泊湿地资源不仅造就了都昌县候鸟王国的美誉,成为东北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中继站,而且对调蓄长江洪峰、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促淤造绿、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发挥着多重生态服务功能。

  • 标签: 生态文明 湿地保护 湖沼湿地 湖泊湿地 鄱阳湖区 北通
  • 简介: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侵蚀区的生态环境,但伴随产生的碳汇效益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该区自2000年开展生态治理以来马尾松林碳储量的时空格局与碳增汇变化,同时借助2000—2013年政策治理数据以及社会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各主要驱动因素对森林碳增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该治理区总碳储量由127.01万t增加到189.96万t,平均每年增长3.52%,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当地2000、2006和2013年的马尾松林碳密度分别为27.95、32.82和41.72t/hm^2,区域碳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该区总碳储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海拔600m和坡度25°以下区域,总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1.6%和50.9%。马尾松林碳密度随海拔和坡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表明其碳汇能力仍具备较大恢复潜力。3)主成分分析表明,治理区马尾松林碳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其中政策治理是该区马尾松林碳增汇能力提升的最显著因子。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生态恢复 马尾松 碳储量动态 驱动力 水土保持
  • 简介:以0℃冷库中贮藏85d后的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常温(25℃)货架试验,研究不同褐变程度(1、2、3级)葡萄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货架的延长,葡萄果皮由原来的鲜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原红褐色则逐渐加深;果实表皮褐变度和色差a*值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褐变程度变化差异较大;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各级果实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级果实丙二醛含量随货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级和3级果实随货架时间延长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表皮褐变度与各生理和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方程关系,且大部分有较高的拟合度。

  • 标签: 鲜食葡萄 褐变 品质变化 货架期
  • 简介:以"檀香"橄榄果实为试材,研究7个采收(从9月7日到12月7日按节气采果,分别为采收Ⅰ、Ⅱ、Ⅲ、Ⅳ、Ⅴ、Ⅵ、Ⅶ)对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采收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采收Ⅰ~采收Ⅵ的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下降,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值增加,果实食用品质提高;但采收Ⅶ(过熟)的橄榄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果实食用品质下降;因此认为,采收显著影响鲜食橄榄果实品质,且以采收Ⅵ(完熟,小雪节气采收)的橄榄果实鲜食品质最佳。同时发现,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值、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可作为确定鲜食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及采收Ⅰ~采收Ⅵ成熟度的参数,为量化衡量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和成熟度提供方法。

  • 标签: 橄榄 鲜食 采收期 品质 成熟度 参数
  • 简介:研究不同物候及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下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及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为优质苜蓿青干草的适时刈割及奶业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指标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在不同的物候,即现蕾期(50%植株现蕾),初花期(10%植株开花)和盛花期(50%植株开花),刈割频率分别为3次、2次、1次,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2-5cm,5-8cm,8-10cm情况下对试验地苜蓿进行刈割,每个试验组均设置3个重复。综合考虑苜蓿的生长特性、营养指标及根系生再生情况,在刈割物候为现蕾期时苜蓿鲜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52216.51kg·hm^-2;初花期苜蓿全年干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11630.84kg·hm^-2;在不同刈割频率下,其CP含量、CP产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0.37和163.4kg·hm^-2,而RFV现蕾期比盛花期高出11.12个百分点;在留茬高度为5-8cm时,苜蓿全年干草产量最高(P〉0.05),为16279.95kg·hm^-2,再生相关系数最大出现在留茬高度为8-10cm时,为0.9401。紫花苜蓿的最适刈割物候为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频率以3次为宜,留茬高度为5-8cm,末次刈割时留茬高度为8-10cm时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及有效增加其分枝数。

  • 标签: 紫花苜蓿 刈割物候期 留茬高度
  • 简介:农业部近年来全面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考虑环境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并指导地方加快生猪养殖布局调整。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支撑了产业综合素质提升。综合测算,2015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已达54%。

  • 标签: 现代畜牧业 农牧结合 产业创新 绿色养殖模式 激活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