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综合材料壁画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的一门艺术形式。材料是用来表达的语言,而装饰规律和表现方式则是综合材料装饰画的灵魂所在。综合材料装饰壁画较传统二维壁画有更强的装饰性,根据空间差异对综合材料装饰画的要求不同,创作题材也灵活多样。

  • 标签: 综合材料 装饰壁画 装饰画 艺术形式 空间差异 创作题材
  • 简介:现在能够看到的五幅白衣佛图,分别绘于莫高窟五个洞窟中,这些洞窟皆为中心柱窟,建窟时间为北朝时期。穿着白色袈裟的如来佛坐像,这在中国其他地方还未发现。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滨田瑞美考证后发现,白衣佛具有三个明显特征:袈裟、身体皆白色;说法相,坐在草座上:住在山中石窟内。白衣佛图全部绘于中心柱窟后壁中心,被干佛围绕,这个显著特征对理解自衣佛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专家研究基础上,滨田瑞美认为,探索白衣佛的意义,关键是白色。因为白衣佛除了袈裟以外,身体也是白色的。但据有关佛教经文记载,如来的身体是金色的。

  • 标签: 白衣佛图 敦煌莫高窟 中国 佛教 宗教信仰
  • 简介:岩山寺古名灵岩寺,在繁峙县天岩村西隅。概况五台山跨越五台、繁峙、代县阜平四县。繁峙境内的岩山寺、吉祥寺、公主寺、宝藏寺、秘摩岩等,均属五台山佛刹之列。由台山北行必经此地。古时大同、浑源、京津、张家口及至朔漠地带佛徒居士朝山进香者,多要至岩山寺歇宿而后登台。也正由于如此,明代以前这里香火隆盛,寺院颇兴。入清以后,随着宗教的衰微,香客渐少,布施贫乏,寺院逐渐败落。处于台山脚下荒僻山村的岩山寺,几乎被人们所遗忘,殿宇拆卸,变卖财产,典当一空;

  • 标签: 岩山寺 文殊殿 公主寺 吉祥寺 宝藏寺 释迎牟尼
  • 简介:元代道教壁画为山西永乐宫镇宫之奇珍,也是中国的国宝。因此,晋谒此宫,自然当以欣赏其壁画为要务。永乐宫壁画众多,而最重要者当属三清殿之《朝元图》、纯阳殿之东、两、北壁吕洞宾传奇经历壁画和盘道扇面墙上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以上壁画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技法高超,很耐人体味。

  • 标签: 山西 永乐宫 壁画 道教 宗教信仰
  • 简介: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为佛教中重要的两大派系,但是由于时间、地点以及传入方式的不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教义上讲,汉传佛教为大乘显教,而藏传佛教为显教和密教合而为一的教派.明代瞿昙寺壁画将藏传佛教绘画与汉传佛教绘画艺术巧妙融合,是汉藏文化交流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十分有利于我们对于同时间、同地域的汉、藏两种佛教寺院壁画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瞿昙寺 壁画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壁画艺术特色
  • 简介: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新疆吐峪沟石窟及其壁画曾先后遭到外国“探险家”的劫掠。通过对现存的石窟和壁画的研究,可以看到,石窟为中心柱窟、方形窟、纵券顶长方形窟三种;壁画内容多与佛教禅观和佛本生故事内容有关。有人曾经认为这些壁画系摩尼教的内容,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它们都是一些按照佛经内容而绘制的图画,从经典上可以找到依据,属于典型的佛教壁画。这些壁画以4、5世纪为鼎盛,说明吐峪沟石窟曾是高昌佛教的一个重要中心,同时还与龟兹的佛教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摩尼教 佛教壁画 壁画内容 吐鲁番 比丘 石窟
  • 简介:  现代壁画与传统壁画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壁画职能的要求与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壁画与空间环境的融合,对于环境与空间的需求,显得越发的重要起来.壁画与空间环境是在相对独立、相互作用中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壁画与空间环境的依存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而是要使双方相互作用并在融合中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壁画在作用于空间环境中产生了自身价值,空间环境由于融入壁画实现了再创造的过程.……

  • 标签: 壁画空间 浅议现代 环境融合
  • 简介:在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金代绘壁遗存中,山西繁峙岩山寺以其文殊殿内精彩的金代壁画而知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中的世俗化倾向。其中,无论宫廷还是市井、城市还是郊野、神仙还是平民,都以日常惯于理解的方式来描绘,将宗教性、世俗性、贵族性、平民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从理想到现实、从神话到真实的一个杰出的立体图景。从画家的个人经历与绘画风格、宋金文化融合对金代绘画的影响、佛教图像的汉化与世俗化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使其壁画世俗化转型的原因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面貌。

  • 标签: 岩山寺 金代 壁画 世俗化 成因
  • 简介: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 标签: 寺院建筑 中国化 图像 壁画 佛寺 外在表现形式
  • 简介:在早年流传至加拿大的平阳府某道观壁画中,绘有一位道尊造型的主要人物,该人物曾一度被海外学者识为老子。本文通过梳理老子及道教朝元图像和相关文献,认为该道尊不可能是老子,而应该是宋圣祖赵玄朗,同时指出平阳府壁画中的六御主神构制是宋代真宗朝遗留下来的六御朝元谱系的宝贵资料。

  • 标签: 道教 壁画 朝元图 老子
  • 简介:纵观中国历史,道教文化与书画艺术密不可分。道教文化把“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注重尊崇人的自然天性,很容易使艺术创作的主体升华到自由无碍、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激发艺术家们在“乘物以游心”中获得极其广阔的艺术想象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与他信奉天师道,书、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筹备工作 画院 家书 道教文化 艺术想象力
  • 简介:佛教教祖释迦牟尼佛约于公元前565年之四月初八,降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城.为悉达多太子.即今尼泊尔南部提罗里克附近.父亲净饭王是当时北印度贵族共和制度下最具势力之领导者.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居利族天臂城主之女。太子19岁时出游四门.见老病死之相.满布苦难。

  • 标签: 释迦牟尼佛 事迹 壁画 艺术 西方 香港
  • 简介:“功不唐捐”句源于佛教《法华经》,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契合西方谚语“Painpastispleasure”,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苦尽甘来”的意思。

  • 标签: 壁画艺术 夏鲁寺 建筑 西藏 《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