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经典名著 永徽 圣训集 圣训学 贞元
  • 简介: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改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的讨论》,由此推动了对电影《武训》的讨论与批判,这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人写翻案的文章,攻击毛泽东。事实是,《武训》本身存在历史观的错误,电影放映后的'好评如潮'和党员知识分子缺乏思想引导的自觉,是毛泽东批判《武训》的缘由。批判《武训》对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虽然这次批判有缺点,但反映了毛泽东建立文化领导权的努力。

  • 标签: 毛泽东 批判《武训传》 唯物史观
  • 简介: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反映了崇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同时,他的《高僧法显》还是一部弘法利生、包蕴佛教理趣的文学作品.其中许多内容,寄寓深刻,喻理深邃,不乏生动、完整的比喻故事,表现出叙述中彰显经典教义,议论中蕴含佛教喻理的文采.

  • 标签: 法显 《高僧法显传》 比喻经典 喻理
  • 简介: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近30年中,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一起,确定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边倒'、'两面出击'、'中间地带'、'一条线、一大片'和'三个世界'等不同侧重点的外交战略,并据此制定和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粉碎了一些国家的战争威胁和战略包围,维护了我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争取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些成就加上探索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后开创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经验借鉴。

  • 标签: 毛泽东 外交战略 历史贡献
  • 简介:1,迄今为止,学界一般根据“僧果题记”,认为慧皎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卒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笔者通过新的线索,进一步印证了僧果题记的可信性.2,此前学界已将《高僧》问世时间的下限,推定在梁中大通五年(533).笔者通过新的线索,重新推定了《高僧》问世的时间范围:最下可迟至梁太清元年(547),最早不会早于梁大同六年(540).

  • 标签: 《高僧传》 时间范围 生卒年 圆寂 大师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