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人民教师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和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方立天教授(1933-2014)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方先生将“立身有道,学有专长”作为毕生治学的座右铭,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佛教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他严谨治学,著述不辍,成就斐然,是优秀佛教文化的重要弘扬者,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长期对宗教学理论、宗教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热切关心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方立天先生的逝世,是当代中国宗教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哲人虽逝,风范长存。方先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不尚浮华、笃定安身的为人品格,堪称后人楷模,值得永远铭记。本刊特约相关文章,以此纪念这位佛学泰斗!
简介:从考察文本与认知之间的基本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的经典文本的基本特征,即内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结构呈现出离散性、模块性和动态性,以及功能表现为实用性。接着,深入地探究了形成这些特征的认知基础,认为经典文本是自然认知的产物,而自然认知中汉语表征的特殊性和基于经验与实用的认知推理偏向,能够合理地阐释经典文本的这些特征。基于对文本特征的认知阐释,并以古希腊文化作为参照,得出: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家中,那种超验的纯思能力并未获得培养和发展;而这对于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中国经典文本的传承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下学习传统文化的启示。
简介: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有关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主题演讲。3月29日,在北京肿瘤医院,我颇为激动地向住院中的恩师方立天教授介绍了这篇讲话,并拿出手机为老师诵读。3月31日,当我再次来到病房的时候,方老师拿出了一张刊载习主席讲话的《光明日报》,上面密密麻麻地划了重点,做了标记;并坚决要求出院。那天还有几位师兄在,人家都劝说方老师,好不容易住进一间条件比较好的病房,就在医院安静养着吧。方老师话语不多,但不以为然。4月1日8点多钟,当我再次来到病房的时候,发现方老师和师母已经把所有的行李都打包整理好了,说是6点多钟就起来收拾了,现在就等着医生查房,出院回家。那天医生很忙,接近中午才办完了手续。方老师就一直坐卧不宁地在病房等着。
简介:12月21~2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主办,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协办。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信州大学、日本东洋大学等海内外专家学者40人出席会议,32人提交并宣读了论文。会议围绕以下论题展开讨论:儒家伦理之经典基础:文本与诠释;儒家伦理的体制维度:礼制与律法;儒家伦理与社会生活:家庭与宗族;儒家伦理与佛、道、耶的比较与对话;儒家伦理与东亚社会。
简介:4月13—14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副主任靳希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谢文郁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古希腊研究著作——《真假之辨:柏拉图(智者)研究》、《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的思想史密码》所体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读者一作者”相互回应式的深入交流,并对这三部著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